元朝元仁宗,历史上被评为一代明君,以儒治国的风云人物。原名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出生于至元二十二年四月九日(1285年4月9日),蒙古族人,曾任太子真金次子的继承人。母系兴圣太后弘吉剌·答己。

在位期间,他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将《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等书籍译成蒙文,并命臣下诵读。减裁冗员、整顿朝政,是对元朝的一项贡献。他还恢复了科举制度,使汉族士人重新有了一条晋身途径。

然而,在他晚年的政治决策中,因传位问题而引发宫廷斗争,最终导致了长达二十年的混乱。在延祐七年(1320年)正月,他病逝于大都光天宫,谥号圣文钦孝皇帝,庙号仁宗。

他的政治举措,如恢复科举考试和推崇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来的明、清两代基本沿袭下来。这不仅反映了他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也是他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