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大英雄张士诚在暮色中独自一人,心中充满了忧虑。他仰望着那座燃烧的齐云楼,仿佛有着深沉的思绪。随后,他悄无声息地投下带子,上梁准备自尽。张士诚的旧部李伯升接到徐达的指示,不断寻找失散的主公,却幸运地发现了他即将上吊的情形,迅速奔向前去解救,并且悲痛欲绝地劝说:“九四英雄,你还害怕会没有一命吗?” 徐达立即将张士诚押送上了船,由水路护送前往建康。在这段旅途中,张士诚坚持不吃饭,整个人陷入绝望之中。

被送往建康后的大书省,朱元璋派出李善长来“劝降”,然而张士诚却愤怒至极,将对方几乎推搡倒在地。当夜里,在人群浓厚的时候,趁着混乱之际,张士诚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决定。从昔日拥兵百万、战胜千军万马时期起,他内心就一直怀揣懦弱和犹豫;而当他成为俘虏,被迫屈服于强权时,他却展现出了坚定的决断与孤傲——这正是对一个真正男子汉的一种颂扬。

对于吴地人民来说,他们总是在回忆那个宽厚仁慈、赋税轻松、待遇优渥的领袖——张士诚。因此,无论是明朝文人如何斥责他的过错,这些都不过是一些空洞的话语,没有丝毫真实性。而那些跟随他的臣子们虽然贪婪,但并非残暴,也没有滥杀无辜,加之吴国富饶,即使官员也不会像野蛮的小偷一样大肆掠夺财物。

相比之下,那位著名的大明皇帝朱元璋,对于吴人的使用感到愤恨,便以沈万三家族租金为依据,对吴地区征收高额税款,每亩土地达到七斗五升,并且短时间内消灭了大多数小型、中型的地主。这一点由明朝史料记载:“三吴巨姓……数年之间既贫或覆,或死或徙,无一存者。” 苏州民众至今仍然怀念那段轻徭薄赋、仁德昭彰的年代,每年的阴历七月三十日,他们就会在本土举办一次活动,用“九四香”(原名)作为代称,为纪念他们敬爱的人才。

细想一下,当老朱的手掌紧握住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敌手,而他又曾派遣使者进行劝降,这种心理状态实在难以捉摸。但很可能的是,只要对方低头求饶,就能让老朱感受到一种满足感,因为陈友谅、刘福通等前辈统治者最终落得个死状,而现在自己终于抓住了一条活鱼。如果看到这样的场景,我相信老朱一定会感到非常开心。不料,那位倔强如石般的心灵拒绝任何形式的屈服,最终激怒了老朱,使其愤怒至极,最终命令人用棍子击碎尸体,再分尸喂狗。这场景透露出了一丝暴力与残忍,让我们可以窥见那位伟大的君王的心理状态。此事详见《另类的大明》,作者梅毅,该书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