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帝简介孛儿只斤·阿速吉八(一作阿里吉八,Ragibagh/Arigabag,1320年—1328年),元朝第7代皇帝,蒙古帝国第11代大汗(1328年在位)。他是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与八不罕皇后所生之长子,1324年获册封为皇太子。泰定帝曾命人将《帝范》翻译为蒙古文,更名《皇图大训》,让太子阅读。此举旨在增强太子的政治素养和对国家治理的理解。

致和元年的夏季,一场权力斗争爆发了。丞相倒剌沙专权自用,而当时的泰定帝已病逝,他没有立即将九岁的太子继位,这给倒剌沙提供了机会。在这个紧要关头,大都方面的知枢密院事钦察人燕帖木儿趁机迎立元武宗之子图帖睦尔,即位称“天历”,成为后来的元文宗。而同月,上都则由倒剌沙拥立阿速吉八为皇帝,并改国号“天顺”,引发了一场著名的两都之战。

这场战争持续了数月,最终上都被大都攻破。丞相倒剌沙投降,但一个月后的某个日子,他遭到了处决。这段时间内,对于阿速吉八的下落,有不同的记载。在汉文史料中,没有明确提及他的最终归宿,而《黄金史》、《恒河之流》等蒙古历史记录中,则指出他是在这场混乱中遇害。在藏文史料《红史》的记载中,他是被齐王月鲁帖木儿所杀。

尽管如此,无论从汉、蒙或藏文化中的记载来看,都普遍认为天顺帝无庙号和谥号,只以其短暂在位期间命名而被历史铭记。他的人物评价因人而异,有些学者赞赏他父親泰定帝守祖宗法度,使得国家安宁,而另一些则批评他过分依赖近臣,不求贤能辅佐,是导致国家衰败的一个原因。

关于他的名字,《元史》多次出现,但有两种不同写法:一种是“阿速吉八”,另一种是“阿里吉八”。甚至在藏语和蒙古语文献中也有不同的表述,如威利转写中的"ra khyi phag"或Razibaγ/Račabaγ。这可能意味着原有的名字“阿速吉八”实际上是一种误写或者别名,其真实名称可能更接近于"ar khyi phag"或Račabaγ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