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观明初第一位连续三元者,文贞先生,生于洪武七年(1334年),卒于建文四年(1402年)。出身贵池县清江金墩人。黄观在南京应乡试中解元,并在会试中会元,再次参加殿试时,他的策论深受朱元璋青睐,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
黄观自幼勤奋好学,以秀才身份通过县、府、院六次考试,每次皆名列前茅。后升任礼部右侍郎,并参与国事奏议。他敢言直谏,对燕王朱棣态度傲慢的行为不满,当面顶撞其此事令朱棣怀恨。在靖难之役时,黄观督促各地赴援,但最终因惠帝死、燕王即位而投江自尽,其家族遭受诛戮。
至万历二十四年,黄观始得昭雪,被补谥“文贞”。故居贵池上清溪设立了“黄公祠”,并在南京秦淮河畔另建祠堂。他的衣冠冢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翠屏山。这段历史是对明初政治和文化的一则重要见证,也是对一代英才命运的沉痛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