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的这30年“不上朝”的秘密:如何既不在殿堂上,又能掌控天下?万历之所以选择了这一做法,其实是出于对那些功高盖世的老臣和文官武将们日常干扰与阻挠的一种逃避。这些大臣们总是在他想要做出决策时,反复劝阻和限制,这让万历感到无比的挫败。甚至在立太子一事上,他也因为大臣们的反对而未能如愿以偿,最终因一时情绪失控,决定彻底放弃去朝廷。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处理。在这30年的时间里,尽管身处深宫,但万历依然保持着对朝政全局的了解,对每一次重要决策都保持着最终说了算的地位。这背后,是明朝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且能够自我维持运行的行政制度。这种制度确保了即使皇帝本人不亲临朝堂,也可以通过内阁议政、六部负责起草文书商量事情,并最终交由皇帝裁决,从而保证了国家机器得以顺畅运转。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既有序又灵活的大系统中,即便是像万历这样选择远离政治中心的人物,也能够借助制度所创造出的优势,将权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即使个人意志受到限制,只要有良好的组织体系支持,就仍旧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