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功臣中,有些人不仅避开了朱元璋的猜忌,还能够顺利地善终,其子孙袭封的情况相对较少。以下是一些例子:
魏国公徐达去世时,享年54岁,被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在其长子徐辉祖去世后,由其孙徐钦袭封魏国公。
曹国公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去世,享年46岁,被追封为岐阳王,谥武靖。其长子李景隆袭封曹国公,但在靖难战争中被削爵圈禁。
西平侯沐英去世时,享年48岁,被追封为黔宁王,谥昭靖。其弟沐晟继承西平侯爵位,并于永乐六年进封黔国公。
江阴侯吴良死后,其子吴高袭爵,但在靖难战争中失势,最终被除爵废为庶人。江阴侯家族虽然衰落,但直至明朝灭亡前仍有後代存活。
安陆侯吴复逝世后,其子吴杰袭爵,但随着朱棣登基,也失去了安陆侯的职位,只能得到千户之位的赠予。
长兴侯耿炳文是少数熬过洪武朝并未遭受重大影响的人之一。他在真定之战中殉国,而他的儿子也在南京陷落时惨遭杀害,因此长兴侯的爵位最终消失了。
武定侯郭英因忠诚和谨慎而受到重用,在他去世后,其爵位空缺二十年才重新恢复给他的侄儿郭贵妃所推崇的人选。
信国公汤和因为与朱元璋有深厚关系、卸下兵权以及没有威胁皇权等原因能够幸免于诛,他死后由孙子的太尉汤晟继承信国公一职但由于朱棣对功臣家谱进行大梳理,最终信国公一职也没能传下去。
德庆侯廖永忠虽然历史上多次被认为是遭到朱元璋处罚或灭口,但实际上他死后的家族成员并未获得续任德庆候的一族,从此德庆候一族就再无消息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