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唐代魏征曾撰《隋书·柳庄传》,记述了北周宣帝宇文赟病逝,年幼的静帝宇文阐登基后期,朝中权臣郑泽和刘昉联合伪造诏令,将杨坚召入宫廷掌控军政大事。然而,梁明帝萧岿派遣大臣柳庄前往北周,以缓解紧张关系并共同对抗反叛将领尉迟迥。杨坚在与柳庄的会面中赞扬梁明帝具有松筠之节,这一意外的表彰促进了两国间的合作与理解。

【释义】松筠之节,是指人的品德或行为像松树和竹笋一样坚韧不拔,不因寒冷而枯萎,用以比喻一种高尚且不易动摇的精神境界。

【用法】这个成语可以作宾语,指某人保持着良好的道德品质,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够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成语故事】公元579年,当时的北周宣帝宇文赟病重,他年幼无力统治国家,便让内史大夫郑泽和御史大夫刘昉共同处理国事。在他们伪造诏书、推翻杨坚的情况下,杨坚最终成为实际上的领导者。但当时的大臣柳庄被派往北方,与此同时,他还要维护自己主君梁明帝的地位,并通过谈判达成了共识,最终平息了国内外的一系列问题。这一事件证明了梁明帝所拥有的“松筠之节”,即他那样的政治智慧和勇气,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带来了安宁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