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记载】唐代政治家魏征在《隋书·柳庄传》中提到,梁主奕叶重光向朝廷表忠心,这一幕至今仍可见松筠之节的典范。关于中国历史的资料中,这段故事被广泛传颂。
【解读】松和竹两种植物以其坚韧不拔的特性著称,即使在寒冷年月也不易枯萎,因此用来比喻持守坚定的道德操守。
【运用】作为宾语时,松筠之节形容人的品格和气节,是一种高尚的美德。
【成语背后】据说,在公元579年,当北周宣帝宇文赟去世后,其子静帝宇文阐继位,由于年幼,内政外交都由宰相郑泽和刘昉掌控。他们伪造诏书将杨坚召入宫中,让他负责军国大事。然而,大臣柳庄得知此事后,即刻赶往关中的梁朝,并受到杨坚接见。在会谈中,杨坚赞扬了柳庄所代表的梁明帝具有“松筠之节”的品质。这份尊重缓和了双方之间紧张关系,使得两个人共同对抗威胁国家安全的人物尉迟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