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历史上对毛文龙之死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他通敌,被袁崇焕诛杀罪有应得;另一种则视他为国之栋梁,袁崇焕杀之如秦桧杀岳飞。其实,在当时的朝廷指控中,“以谋款则斩帅”是同时被指控的两项罪状,所谓“谋款”即私下密谋与后金议和,而“斩帅”就是诛杀了毛文龙。这种指控可以说直接为袁崇焕埋下了杀身之祸。

然而,当袁崇焕诛杀了毛文龙之后,他也最终被崇祯皇帝下令凌迟处死,罪名非常讽刺,为同样是“通敌”。因此,这两个人的死亡被一些史学界人士称为“连环冤案”,至今仍然引发学者争论不休。

那么,毛文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矛盾究竟是公利还是私仇?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猛将。

毛文龙,是浙江杭州人,他早年丧父,由舅舅沈光祚抚养。他曾经亲率三千人马攻入镇江,并生擒镇江游击佟养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这次战役大获成功,全辽震动,使得宽甸、汤站、险山等城堡相继归降于他。一时间,“数百里之内望风归附”。

天启二年,他派部将陈忠攻克后金占领的樱桃涡、涡站九月又攻克满浦、昌城。十月,与后金军在凉马佃大战一场双方都付出了重大伤亡。但由于兵少将寡,粮草不足,他们只能对峙或周旋。

虽然这段时间内战争并未结束,但由於雙方對峙或周旋戰事呈胶着状态。後來,有些辽民因為受到煽惑而叛去,同时还有揭竿而起。而這些行動雖然规模不大,但对于後金腹地民情影响却很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岛成为抗击后金的一个重要据点。在这里,毛文龙开始寻求新的策略,以保护自己的军队。他通过中间人搭线,与后金进行秘密谈判,以达到息兵自保的目的。这一举措虽然带来了风险,但也是出于生存和保护自己的人质考虑。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逃过朝中的党争。当时,有一个叫王化贞的人提拔了毛文龍,但是王化贞因为广宁战败而遭到猜疑,因此自然也牵连到了毛文龍。而孙承宗,即天启皇帝的老师,也支持过毛文龍,但东林党与其关系并不和谐。此外,还有一群官员不断在崇祯皇帝面前攻击他,最终导致他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他多次上疏自辩,却始终无法摆脱谗言的地步。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名叫袁崇焕的人出现了,他计划除掉莫高明,而且已经有计划要采取行动:“首先从东江做起。”不过,在执行过程中,他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手法,即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一样办事。这背后的复杂情绪,以及如何处理这种情况,都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永恒话题。而关于这些,我们还会继续探讨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