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字太傅、长沙,西汉初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生平与文章皆颇有声望。他年轻时即以博学闻名,被文帝召为博士,不久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在政治上,他主张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提倡礼仪之改,以期巩固汉朝统治。此外,他也撰写了许多著作,如《过秦论》、《论积贮疏》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后人推崇。
少年时代的贾谊,对经典文献尤其是《春秋左氏传》有深入研究,他的学习不仅限于儒家思想,还涉及道家的学说,并尝试将两者融合在他的思想中。他对屈原的诗歌怀有一份特别的情感,这种情感在他的一生中始终如一。
贾谊与吴公相识,是由吴公推荐而被文帝召见并破格提拔的。当时吴公是河南郡守,其任内政绩卓越,对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吴公被征召到中央政府担任廷尉,而他对贾谊抱有极高评价,因此向汉文帝推荐了他。
当时年轻的博士们面临着挑战,他们无法给出满意答案,但贾谊却能流畅地回答问题,使得其他博士都感到佩服。因此,在短短一年之后,便因其才华横溢和勇于发言,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这一举措显示了汉文帝对他的信任以及对改革和变革的开放态度。
然而,由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比如制订新的典章制度、兴礼乐、改正朔等,最终未能得到采纳。这可能是因为当时条件还不成熟,或许也是由于这些改革所带来的改变对于既有的权力结构构成了威胁。
尽管如此,汉文帝还是采纳了一部分他的建议,如重视农业生产,以及遣送列侯回到封地。不过,这些措施执行起来并不容易,有时候甚至会引起抵触。此外,由于这些决定往往牵涉到功臣元老,一旦得罪他们,就难免会招致反弹。
最终,由于权贵间的嫉妒与毁誉争议,加上自己所提出的某些建议激化了矛盾,最终导致权贵间的一场斗争,从而使得贾谊遭遇了排挤,被迫退隐长沙王国中的一个小官职——太博。在此期间,他心存愧疚,因为梁怀王去世的事故背后的责任让他深受打击直至忧伤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