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是东汉时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献,由班固这位杰出的史学家所著。这部作品从刘邦的高祖时代一直延续到平帝和王莽,详细记录了西汉王朝长达二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也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班彪,这位卓越的家族成员,继承了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精神,将其继续发展,为《后传》撰写了六十五篇精彩纷呈的章节。当班彪去世后,班固接过他父亲留下的笔墨,不仅完成了父亲未竟之业,还将原本一百卷的小说扩展至八十余卷。在班固逝世前,《汉书》的重要部分——包括“表”和“天文志”尚未完工,但他的妹妹、同样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物——班昭等人紧接着补充并完成了这些遗憾。
在内容上,《汉书》致力于模仿并超越先前的《史记》,通过调整结构,使其更加完善。与此同时,《汉书》进一步增加了一些新的类别,比如刑法、五行地理以及艺文等四个志项,这些都是《史记》所没有的一项创新。此外,在叙述风格上,“详尽而周密”,体现出作者对事实真相追求的严谨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受到外戚窦宪支持下,班固在编撰过程中也表现出了对权势集团及其成就的一种赞美,以及对统治阶层意愿的一种迎合。而对于一些在《史记》中有所触及的问题,他则选择忽略或否定,从而展现出不同历史著作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