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赞贾谊,誉满学林,西汉初年文采飞扬之士。吴公推荐下,他被召为博士,才二十三岁便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文章名著传世;辞赋如《吊屈原赋》、《鵩鸟赋》,皆辞藻华丽、情感深沉。贾谊研读先秦诸子百家,其注解《左传》虽失传,但道家思想亦受其影响。他对屈原诗文有所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研究。这位文学巨匠的声望,在河南郡守吴公看来,无人能及,被推崇备至。在汉高后五年的时期,即使年仅十八岁,他就因学问而闻名乡里。随着他的成长和能力的展现,最终在汉文帝刘恒元年的时间内被任命为博士,从此踏上了政治舞台。当时他只是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却以其博览群书和敢于发言的勇气,超越同龄人,以优异成绩获得重用。

贾谊不仅是文学家的象征,更是政治改革者的倡导者。他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如制订新的典章制度、兴礼乐、改正朔、易服色等,这些都是为了巩固汉朝统治并建立更稳定的社会秩序。但由于当时条件未成熟,这些建议未能得到立即实施。不过,他关于重农抑商政策以及遣送列侯到封地去的问题,也都得到了汉文帝的采纳,对恢复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尽管贾谊在短短的一年内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被破格提拔,但他的权贵身份也让他遭遇了毁谤与排挤,最终因功臣们的嫉妒而被迫离开中央政权,并被降职到长沙王府。在那里,他深感忧愤直至病逝,而他的作品则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