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登,三国时期孙权的长子,在229年被父亲封为皇太子。在他的治理下,他多次劝谏父王,对时政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匡正之心。作为武昌的镇守者,孙登处理政务既严谨又得体。他对待臣下也非常平等,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高贵而要求他们遵循过于繁琐的礼节。
在他去世前不久,他上书给孙权,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如何使国家更加安定和富强的建议,并推荐了一批贤才,这些人包括陆逊、诸葛瑾、步骘等。然而,当这些推荐到达孙权手中时,太子已经去世了。孙权悲痛欲绝,对于这个消息流泪不止。
最终,孙登被谥号为宣太子,他的遗体最初埋在句容,但后来根据法律规定,被迁往蒋陵继续奉祀。这段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自然风光中成长起来的人物,以及他对国家未来所持有的渴望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