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悼王——重用吴起变革,开启国运新篇章
在公元前401年,楚悼王继位之初,国内外形势已显著不同于他先祖楚惠王时期。尤其是在国际层面上,三晋的实力已经显著增强,而楚国则处于一系列挑战中。为了应对这一局势的变化,楚悼王展现出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决心。
在第二年,即公元前400年,当三晋联军在乘丘(今山东巨野县西南)大败了楚军时,这不仅是对楚国右翼力量的一次重大削弱,也预示着左翼威胁的加剧。随后,在九年(公元前393年),楚国发动了一场攻打韩国并夺取负黍(今河南登封县西南)的战争,这标志着一种恢复和反击的姿态。
然而,在十一年的末尾,即公元前391年,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与榆关(今河南新郑东北)的失陷,再次揭示了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此刻,不仅两地重要战略要地丢失,而且被魏国夺得,使得整个国家承受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唯有向秦国求援,并由秦军攻占韩六邑,以减轻压力。
这段时间内,一系列复杂且尖锐化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其中包括三晋与齐国之间拉拢关系,以及对于抗衡各方构成严重威胁。这一切都让天降之才吴起成为解救危机、带来希望的人选。而当时,无论是屈、景、昭三家大贵族还是其他官员,都未能真正为国家提供有效帮助,只能依靠权势欺压百姓。
正当这个时候,有人提到过古代先辈们都有贤臣辅佐,而此事也激励了悼王去寻找能够辅助自己的忠诚人才。他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这项工作,但一直未找到合适的人选。这一过程中,他渴望得到像曾经先辈那样拥有智慧而富有远见的大臣一样的人才支持,最终等待无数个日夜直到遇见名叫吴起这样令人惊叹的人物。当吴起抵达朝廷,对悼王来说,就是一次历史性的契机,是上天赐予的一份难以置信的礼物,让他感慨万千,因而给予了最高尊荣和最隆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