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徐再思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散曲作家。他的生活大约发生在1320年前后,他以字德可闻名,并且曾担任嘉兴路吏。在文学创作方面,徐再思以其对甘饴的喜爱而得到了“甜斋”这一别号。他生于浙江嘉兴,但关于他的生卒年份并没有确切记载。
作为一个文人,徐再思不仅擅长写作,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与贯云石同时期,是当时著名的散曲家之一。两人都以其精湛的手法和独特风格,为中国音乐和诗歌世界留下了宝贵财富。他们共同创作的小令约有100首,被后人合编成集,即《酸甜乐府》。
这部作品中,不仅包含了两人的小令,也融合了不同的情感和主题,从景物描绘到相思之情,再到归隐和咏史,每一首曲目都展现出作者对生活细腻的情感观察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例如,在〔双调·蟾宫曲〕中的《赠名姬玉莲》,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美好事物赞叹不已,而在〔双调·水仙子〕中的《春情》,则是他对于生命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或梦想所表现出的无奈与哀伤。
徐再思的人生经历也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丝忧郁。他在外飘泊十年,这段经历影响了他的一些作品,如〔双调·蟾宫曲〕中的《西湖》,其中提及“十年不到湖山”,展现出了他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尽管关于徐再思个人信息较少,但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窥见一二代文人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如何用自己的笔触捕捉时代精神、抒发内心世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后世评论家如吴梅等,都将其视为当时才子的典范,对后来者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今,《酸甜乐府》的传唱,更是国学热潮下的又一次回响,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位元代散曲家的丰功伟绩,以及他所带来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