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两个月的发掘研究揭示了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内迄今为止最早、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采矿与冶炼结合的铜矿遗址群。这次发现对于我国西南地区青铜时代的矿冶技术、铸造技艺以及青铜文化体系等领域具有深远重要意义。
龙脖河遗址位于金平县东部勐桥乡卡房村,紧邻龙脖河与红河交汇处。该遗址于2004年在新街-河口公路考古调查中被发现。2019年初经国家文物局审批,一支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同年10月对该遗址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勘探和发掘工作,共发现32个不同类型的遗迹,其中包括1处作坊遗迹、3个灰坑和28座炼炉。
“这些炼炉是我们这次发掘中最多也是最关键的一部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帆介绍道。此次出土的小型器具共有216件(套),包括陶器、石器、石范、石锤等。此外,还收集了大量陶片十余麻袋及铜渣三十余麻袋,这些样品已送往美国贝塔分析实验室北京大学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分析。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映福教授指出,该地曾经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查,对其年代和分布范围有一定的了解。此次系统全面的科学发掘,对于研究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青铜冶炼技术类型以及冶金技术交流传播具有极高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