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西周时期,有一位名叫姬静的人,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周朝第十一代天子。姬静,后来的周宣王,是周厉王的儿子。在他父亲执政期间,由于连年对外征战,国内国库空虚、人民生活困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周厉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并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等资源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这些政策激起了民众的不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满情绪逐渐升级。在前841年(即周厉王三十八年的那个夏季),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国人聚集起来,手持武器围攻王宫,他们要求杀掉当时掌权的 周厉王。面对这种情况,逃离镐京后的周厉王沿着渭水向东逃亡,最终来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然而,当国人攻入宫殿寻找太子静时,却发现太子的踪迹已无,一片混乱之中,只好转而寻找召穆公藏匿太子的地点。当召穆公被迫交出太子时,他巧妙地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使得真正的太子安全地躲过了这场危机。

随后,宗室无主,大多数诸侯拥立召穆公和共伯和共同代理天子的职务,这段时间史称“共和行政”。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在前828年(共和十四年),发生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情——周厉王在彘去世了,而曾经被藏匿起来的大将军们中的一个人——姬静,也就是未来的周宣王,此刻已经成长为一个有能力的人物。他最终在诸侯们的支持下继承了皇位。

作为新任天子的他,一开始还算是个贤明君主,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也逐渐变得独断专行,对忠言不闻,即使大臣们提出忠告也不予理会,更有甚者滥杀无辜。这一切都导致他的统治最终以失败告终,其统治期间虽然一度取得一些成就,如平定四方、稳定国家,但由于战争消耗巨大以及晚年的决策失误,最终形成了一种昙花一现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