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顿,山西省临猗县出身的商业巨擘。战国时期,他是大型工商业者。在生计艰难时,听闻范蠡弃官经商迅速致富的消息,便前往请教。范蠡告诫他:“若想快速致富,就要养五头母牛。”遵循这些建议,猗顿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定居于猗氏王寮,大规模畜牧牛羊,并兼营盐业。十年间,他积累了大量财富,与陶公齐名。他的故事在《史记集解》中被记录为“畜牧起家”,说明他原籍鲁国,是一个贫困潦倒的青年,“耕则常饥,桑则常寒”。正当他为生活挣扎的时候,他听说越王勾践的谋士范蠡辅助越灭吴后,便弃官经商,将另一位谋士丰厚国力的策略应用于自身,经过19年的努力,最终成为巨富,因而被称作陶朱公。

受到陶朱公影响,猗顿羡慕不已,便向其请教。陶朱公同情他并授予秘方:“若想速成富贵,当养五牸。”牸指母牛,即雌性动物。根据当时情况,无资金可用且无法从事其他行业,因此让他先开始畜养少数牛羊,以待日久繁衍壮大。这对于猗顿来说是一个切合实际的致富方法。他遵照陶朱公指示,在西河地区放牧,并逐渐扩大规模至“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

为了表达对陶朱公的感激之情,成功后的猗顿在临猗县王寮村建造了一座供奉他的庙宇。他以畜牧致富,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此外,他还涉足盐业,从事池盐生产和贸易,最终成为著名的大手工业者兼商人。

关于开凿运河的事实目前尚未得到确凿资料支持,但考虑到客观需要、地形条件、生产力水平以及财力雄厚,我们可以推测这一可能性存在。不过,这个问题仍需进一步考证。此外,由于其高超鉴赏能力,被誉为与伯乐相提并论,也可能涉及珠宝贩卖领域。

总之,作为山西南部地区最早的大手工业者和大商人之一,以及山西经济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勤劳开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在那个时代,即使是最贫穷的人,如果能像猗顿一样寻求机会并努力工作,也许能够走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