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与巩固期:努尔哈赤与福临

在1616年,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建立了后金政权,他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以其卓越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为后金赢得了一系列胜利,并逐渐扩大了领土。他于1626年去世,由其孙福临继承皇位。福临继续他的祖父所做的一切,在1627年正式更名为清朝,并且推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措施来巩固新政权。

强盛时期:泰昌、天聪、崇德

福临之子顺治在1636年即位,成为第3代皇帝。在他的统治下,清军攻克北京,顺治四次北伐,最终消灭了明朝,使得清朝成为中国的大一统国家。顺治晚年的统治被认为是明末民变最终结束的一部分,其子胤禛则在1709年称帝,即康熙帝,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英明决策成就了一个长达六十年的和平时期。

转折与改革:雍正、乾隆

康熙五十一岁去世后,其孙胤禛即位,是为雍正帝。他通过打击奸臣、整顿吏治等措施,将康熙时代留下的积极势头继续发扬光大。在他死后,由于无嗣,他命侄儿弘历继承王位,这就是著名的乾隆帝。乾隆期间虽然经济繁荣,但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如腐败泛滥和外患频起,最终导致了中兴后的衰落。

危机与分裂:嘉庆至道光

乾隆晚年的宦官专权及对外战争耗尽国力,加上内忧外患,不久之后便进入了衰落阶段。嘉庆初期实施了一些改革试图挽救局面,但效果有限。此后,一连串灾难如白蓮教之乱、新疆反叛等不断侵蚀着国家实力。而道光时期,则因多次战败以及鸦片战争使得国家陷入更加困境之中。

终结与复兴梦想:咸丰至同治

道光逝世后,其子咸丰登基,但由于自身不谙国事,加上内忧外患,导致帝国进一步动摇。这一时期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造成巨大的威胁。但随着同治元年(1862)开始施行“戊戌新政”,包括设立洋务派领导下的通商大臣及创办西方式学堂等改革措施,有助于缓解一些社会矛盾并促进经济发展。

末日绘卷:光绪至宣統

同治七载(1858),《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化状态,而此后的几任君主都未能有效挽回这一趋势。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光绪自1908年即位,但是由於宫廷斗争和内部矛盾,以及庚子拳乱失败加速列强压迫,从而引发辛亥革命,最终导致满洲人失去了他们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地位,并将自己从中国历史舞台上彻底移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