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14日,张伯驹出生于河南项城,这个时代的他是张锦芳之子,也是袁世凯的表侄。后来,他被过继给了伯父张镇芳。从7岁开始,他就进入私塾学习,9岁时便能写诗,被誉为“神童”。与袁世凯几个儿子一起在英国人办的一所书院读书,是他的成长经历之一。
1918年,张伯驹毕业于袁世凯混成模范团骑兵科,并进入军界工作。他曾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提调、陕西督军公署参议等职。在曹锟、吴佩孚、张作霖部中,他也担任过提调参议等职位,但这些都是名誉职位。
1927年之后,张伯驹转而投身金融界。他曾历任盐业银行总管理处稽核、南京盐业银行经理和常务董事,以及秦陇实业银行经理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一度去了西安,但随后致力于文学创作,如写诗填词。
战后的他在第11战区司令长官部担任参议,同时还担任河北省政府顾问和华北文法学院国文系教授。此外,还有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和北平美术分会理事长的职位。
1947年6月,在参加中国同盟并成为民盟北平临时委员会委员后,他积极参与各种爱国运动,如北大学生会助动、反饥饿运动以及枪杀东北学生事件。
解放后的北京,他先后担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中国艺术史名誉导师,以及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副社长、北京棋艺研究社理事兼总干事等多个角色。此外,还有文化部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公私合营银行联合会董事和第1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等职务。
1956年加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8年被划为分子,并在1980年的清算中得以平反。1962年起,他成为吉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及副馆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但1972年的周恩来介入后,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段经历使他晚年的生活充满了波折与挑战。
晚年的生活
晚年的张伯驹继续留心收藏古代书画,并对其进行保护。他自30岁开始收藏,并将自己珍贵的藏品捐献给国家,使得这些宝贵的艺术品能够保存下来,为人们提供欣赏之乐。在他的著作《丛碧书画录》中,有118件作品被收录,这些都是传世佳话中的璀璨明珠。
如陆机《平复帖》这幅墨迹,它不仅是最早的手迹之一,而且还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而展子虔《游春图》的价值则难以估量,它不仅是一幅独立山水画,而且是最早的一幅卷轴画,即使距今1400多年依然流传至今,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对于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張伯駒並不視為個人所有,而是一種對民族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心态。他將自己的收藏家身份看作對全民族負責,並且愿意為此付出一切,以確保這些藝術寶貴地保存下來,不落入非人道力量之手或成為無價之宝被贩卖出去。
最後,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由於健康原因,這位愛國主義者終於決定把自己生命中的三十餘載精選書畫精品捐獻給國家機關,以此來支持國家發展。
這樣一次慷慨奉獻後,再次證明了張先生那個時代的人格魅力——無論是在家庭裡還是在社會上,都始終保持著高尚的情操與深厚的人格魅力。
2014-08-20 15: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