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孩童时代 赵登禹1898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7岁进私塾读书,因家庭生活困难,两年后辍学。13岁时拜名师习武,打下了武功的基础,对太极、八卦、少林等拳术及刀、枪、剑、戟诸般兵器都有研究,尤善徒手夺刀、赤手夺枪。16岁时,与其兄赵登尧及友人多名爬山涉水,步行1800多里,到达陕西潼关投奔冯玉祥将军领导的16混成旅当兵。
岁月 1914年春,当刚满16岁的赵登禹,与二哥赵登尧及同村好友赵学礼、赵全胜,一起离开家乡踏上了千里投军之路。经历千辛万苦,在冯玉祥的16旅第1团第3营当了副兵。1916年,将部队调至通州、廊坊和天津驻防;在一次阅兵中,被冯玉祥看中,以武艺出众当上了随身护卫。
1922年春,当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时,赵登禹以孙良诚团任尖兵排长攻打奉军炮兵阵地;攻下奉军阵地,大获全胜而归,并被提升为第一连连长。此外,他还参加了著名的“南苑练兵”。
1930年,当中国发生内乱并面临日本侵略威胁时, Zhao 登禹跟随冯玉祥参加了“中原大战”,但最终战败。在这场战争之后,他被任命为第29军37师109旅旅长。
1933年的喜峰口保卫战是他最著名的一次战斗。在这一役中,他率领109旅从蓟县出发,把守喜峰口阵地;击退日军攻击,并成功坚守住了这座关键的地理要塞。他在战斗中击杀日军5000余人,将他们的大炮18门销毁,使得这一仗成为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被称作“喜峰口大捷”。他的英勇行为使他被授予陆军中将职位,并因功升为132师师长。
然而,即便如此,他仍然无法阻止日本侵略者的进一步扩张。在1935年的某个时候,他移驻北平附近。当卢沟桥事变爆发于1937年的夏季,他作为南苑指挥官负责北平防务,但不幸在集结途中的伏击行动中遇难,只活到了39岁。他的人生故事激励着整个国家,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被誉为英雄模范人物。
家庭成员
父亲: 赵锡君
母亲:
大哥: 赵登銮
二哥: 赵登尧
妻子: 倪玉书(2011年去世)
女儿: 赵学芬(1997年从民革北京市委副秘书长职务上退休)
女儿: 赵学芳
儿子: 赵学武
轶事典故 打虎将军 在1919年的某个时候,当冯玉祥部队驻扎湖南省常德城时,有一只猛虎伤害了一些人畜。这次事件引起了一些士兵和居民对此老虎的追捕,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叫做李明的小伙子用木棒把老虎打死。而这个故事也传说过一个关于他自己的版本,那就是由他亲手射杀那只猛虎的事迹,这件事让他的名字在部队里流传开来,也给他带来了很高的地位和荣誉。
勇擒匪首 在1921年的某个时候,当冯玉�剿匪的时候,他们摆下了一个“鸿门宴”,计划在酒席上擒拿当地的一个匪首郭坚。不料尚未“摔杯为号”,伏兵争看众人斗酒竟挤倒屏风暴露计谋。那一瞬间郭坚欲拔枪射冯之际,Zhao 登禹迅速介入并以惊人的速度拧断郭坚脖子,最终成功逮捕敌方匪首。
评价与纪念 冨安祚曾高度评价Zhao 登禹:“神圣任务当中的光荣牺牲。” “给全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伟大的榜样。” 他也是《公祭征文启》中的赞扬对象,被描述为具有强健体魄且精通技艺的人物。
2009 年,由中央宣传部等11部门评选出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之一。他被追授陆軍上將,並於1946 年獲得褒獎令,其遗容曾经获得各界尊敬,现在则是一代传奇人物。
塑像与陵墓 1985 年,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馆前竖立了一座记念他的雕像。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纪念碑和标志,如位于卢沟桥城东关文子山上的烈士墓,以及几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街。
学校教育 教育方面,他也留下了一份宝贵财富——北京市的一所中学更改名称,用以纪念这位抗日英雄——北京市赵登禹中学,该校现已更名为了北京市赵登禹学校,是一所综合性高中,以培养学生成为新的时代英雄而闻名遐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