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汉章:一位流浪诗人的故事
在1915年至1918年的四年间,童汉章三次踏上了远方的旅程,他的足迹遍布了中国的大山小川。在这段时间里,他过着一种自由而又充满诗意的生活。他的父亲重阳节时去世,童汉章因此返回家乡。
回归后,童汉章组织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共同创立了一个图书馆,并且他还在当地女子学校担任教师。在1921年,他完成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乞食》。接着,在1922年的春节后,他离开家乡前往上海,这一次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名字,从“童”改为“白采”,并考入了一所美术专门学校。
在那里,他度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涯,并于1923年底毕业。他回到上海,在那里他先是当了一名教员,然后转行成为编辑。1924年,白采创作出了著名长诗《羸疾者的爱》。随后,在1925年的秋天,他开始在上海的一所私立学园——江湾立达学园担任教师。
然而,当春天来临时,即将到来的暑假期间,白采接受了一份新的教学职位——厦门集美学校农林部的邀请。当他准备启程前往厦门时,却突然病倒,最终于船上不幸逝世。这位曾经漫游大地、以笔触记录下自己和时代故事的人,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除了上述提到的作品外,白采还有其他几本著作,其中包括《绝俗我辈楼话》(随笔集)和《绝俗楼诗》(上下册)。这些作品至今仍被人们珍视,它们不仅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也展现了他对文学艺术追求上的坚持和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