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汉章:一生中的文学与教育之旅
1915至1918年间,童汉章三次踏上了漫长的旅行之路,他在这段时间里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过着自由而充满诗意的生活。1918年重阳节,他因为思念父亲返回了家乡。在此期间,他不仅组织了一些同学会,还创办了一座图书馆,并且在高安县女子学校担任教师。
1921年,童汉章创作出了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乞食》,这标志着他文学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随后,在1922年的春节之后,他离开家乡前往上海,以避免一些麻烦改名为白采(后来又称白吐风),并考入了美术专门学校。在那里他完成了学业,并于1923年的底月毕业后,在上海担任教员和编辑工作。
1924年,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写下了著名的长诗《羸疾者的爱》。接着,在1925年的秋天,他开始在上海江湾立达学园执教。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在1926年的初期,他应聘到了厦门集美学校农林部担任教授职务。当暑假到来时,童汉章再次踏上旅行之旅,但这一次他选择去沪杭一带漫游。不幸的是,就在他抵达吴淞口的时候病逝于船上,这结束了他的生命,也结束了他的传奇故事。
童汉章留下的作品丰富多彩,其中包括小说集《白采的小说》(出版于中华书局)、诗集《白采的诗》(同样由中华书局出版)以及随笔集《绝俗我辈楼话》(开明出版社)。此外,《绝俗楼诗》分上下册,由南昌独学斋出版社出版。而最终,《绝俗楼选集》的出版则是在1982年进行,这也是对他的遗产的一种延续和传承。
通过对童汉章这一生的简要回顾,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教育事业方面,此人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用自己的方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让他们认识到文学与教育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