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象着康德,1724至1804年间的那位深远影响着近代西方哲学的德国智者。他的故事始于东普鲁士的一个小镇——康民格斯堡,那里孕育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他在哥民斯堡大学学习,但即便是那样的一段旅程,也未能改变他终身留恋家乡的情感。除了一次短暂地访问但泽,他从未踏出过那片熟悉的地理边界。而且,这位独特的人物选择了不结婚,生活规律得几乎可以用钟表来衡量:人们开始依据他的日常行事来安排自己的时间表,一切都围绕着他的起床、散步、早餐和工作这四个核心环节进行,而这些习惯从未被打破。
每一天,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康德都会确保与同事克劳斯教授共进午餐,而且这一安排如此坚定,以至于每次邀请都需要通过仆人手递心意。这份细致甚至有些古怪,让人忍不住好奇背后的故事。一天,当克劳斯教授感到无比歉意地指出这样的做法实在多余时,康德却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自信回应:“如果我不这样做,你今天是否愿意来共进午餐,我怎能提前告知你呢?”在那个时代,对时间的掌控似乎成了一个人的身份标识,而康德则是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在自然之中,他找到了一种超越历史人物常态的存在方式,是不是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记住这个从未离开家乡的小镇哲学家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