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铭记:田奇镌,开创中国泥盆纪研究的先锋。从1899年至1975年,他在张家界市永定区的一片古老土地上成长,是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地质系,他的职业生涯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他带向了湖南地质调查所、中国研究院地质研究所以及湖南大学矿冶系。
新中国成立后,田奇镌担任了一系列重大的职务:政委院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南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南地质局副局长兼特级总工程师、全国矿产含储量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地質部地質礦產司副司長兼總工程師。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参与了多项重要的地球科学研究,还撰写了《中國石炭紀海百合化石》、《中國之泥盆紀》、《湖南省泥盆紀腕足類》等著作,为科學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955年,田奇镌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成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地球科学家的代表之一。他致力于推动国内外对古生物和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研究,对中国北方震旦系标准剖面进行了创新性的贡献。
他的个人经历充满传奇色彩,从参加“五四”运动到与李四光及葛利普教授学习交流,再到探险般的毕业实习,这一切都让他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他曾获得过多个奖金和荣誉,并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政治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技术上的贡献是田奇镌事业的一个亮点。他在区域和矿产的地质调查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并主持编纂了一系列关于湖南省铁、锰、钨、锑等金属资源的地理志书。这些建立的地层系统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其对于湘中地区泥盆纪的地层划分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