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一作仲山父,周太王古公亶父的远祖,虽家世显赫,但本人却是一介平民。早年务农经商,在农人和工商业者中部有很高威望。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受举荐入王室,任卿士(相当于后世的宰相),位居百官之首,封地为樊,从此以樊为姓,为樊姓始祖,所以又叫“樊仲山甫”、“樊仲山”、“樊穆仲”。东汉史学家服虔的《史记正义》解释说:按祖祀扫排位,父在上,子居下,兄弟中的一、三、五居右,统称“穆”,二、四、六居左,统称“昭”,仲山甫排行老三,所以称“穆仲”。然而关于他的出生地,无论是历史文献还是传说都没有明确记载,但他的封地樊就是周天子给他的法定籍贯,所以后世称他为“周樊人”或“南阳樊人”,即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
据《姓氏考略》引《广韵》语:“樊,不仅是望地南阳,更系出姬姓,是虞仲支孙仲山甫封于此之后,以封地为姓。”这也说明了他与南阳深厚的渴源关系。在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地方,他成长并奠定了自己的基石。《诗经·大雅·崧高》赞颂着他和申伯,这两个人物被誉为国家栋梁。而在《诗经·大雅·烝民》,更是专门歌颂着他的品德高尚,为人师表,不轻视鳏寡孤独的人,不畏惧强权,只愿意纠正天子的过失,这些都展示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的卓越才能。他所取得的突出政绩包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即废除昔日繁琐且不合理的制度,如公田制和力役地租,全力推行私田制和什一税,并鼓励人们开垦荒野,大力发展商业等。这一切都导致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大幅度进步,被尊誉为“宣王之治”。
尽管如此,在面对重大的战略决策时,比如战争中的千亩之战,他仍旧坚持己见,却遭到了宣王无视,最终导致人民受到严重影响。但即便在这样的逆境中,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对于这些争议性的决定保持批判性思考,这种精神让我们今天仍能从历史中学习到许多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