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大维的崛起之路,百家合编,百篇传颂。恺撒被刺身亡后,罗马政局再次动荡。许多平民和士兵在恺撒掌权时期得到了好处,他们纷纷指责共济会以及元老贵族心目中的“杀害暴君者”——布鲁图和卡西乌斯为凶手,为恺撒复仇的呼声此起彼伏。那时的罗马政坛上又掀起了一轮新的势力争夺。一个年老无为的明星徐徐升起,那就是盖乌斯·屋大维。屋大维是恺撒的侄孙,被恺撒收养并指定为继承人。虽然他只有18岁,但他既有戎行也有人事能力。他胸怀壮志,思想开阔,依托恺撒的产业和名望慢慢建立自己的地位。
当时安东尼成为恺撒派的一个重要人物,因为恺撒派缺乏对于夺权斗争的一致行动,以“罗马集文泰斗”西塞罗为首的元老院开始削弱他的影响力。西塞罗和元老院看中了屋大维的潜力,便使用他来对抗安东尼。而屋大维也很机智,他先与元老院合作迫使元老院补选他为公元前43年的执政官,一旦羽翼丰满,他便转而与反对元老院的人联络。
同年春,屋大维与安东尼、雷必达结成所谓“后三头联盟”。三头协议分治世界五年:安东尼统治亚细亚;屋大维控制非洲、西西里岛及加拉太;雷必达支配西班牙;意大利及罗马则由三人共同治理。而希腊,由于尚在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的手中,则归于安东尼或屋大維处理。在“前三头联盟”的基础上,“后三头联盟”更换了盟主,并且得到元老院及国民大会认可,与其它五年间处理国家事件的情境势力相比,更具有合法性。
后三头掌权是在以“报复暴君”的名义下,在罗马宣布了公敌,对300名元老及2000名骑士造成重创。在公 元前42 年 安东尼与屋 大 维进军希腊,与共济会进行战斗,最终布鲁图等人的力量被完全摧毁。在公 元前40 年 后 三 头在消除政治敌人的之后,再次划定各自的地盘界限:安东尼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埃及一带;雅典则由波利比阿统辖,而其他省份则归于雷必达管辖。
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当雷必达被击败并死去后,两强之间出现了巨大的力量差距。这时候的大型战役已经不再必要,只需通过外交手段就可以实现目的。此时,大多数支持者的注意都集中到了如何确保自己的安全,以及如何获得更多实力的问题上。大多数人认识到,无论他们个人是否喜欢这个结果,都必须接受现实,即即将到来的新秩序将是一个以一人为中心、以帝国法典作为基础、拥有绝对权力的制度,这个制度将取代之前所有地方性的法律体系,并且要求每个人都要服从中央政府。如果人们希望能够保持他们的地位并保护自己免受损失,那么他们必须拥护这个新秩序,并且准备好适应它带来的变化。此外,大多数人还意识到,如果他们想要避免未来面临可能更加严酷的情况,那么现在就应该尽量变得顺从,以保证自己的位置不会受到威胁。
因此,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不断有越来越多的人公开表示出对这一新秩序及其领导人的支持。这包括一些曾经积极参与共和制运动的人们,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并不需要担心过度集中权力的威胁,因为他们相信这正是为了保障社会稳定的必要措施。一方面,这种观点体现出了人们对于更高层次管理结构愿景的一般接受程度,同时,也表明很多人认为这种安排能够提供一种长期稳定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政治动荡导致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样的安排能够帮助恢复公共信任,因为它似乎能结束长期存在但不断增长的事务混乱,使得政府活动更加透明化,从而提高效率以及决策质量。
然而,对于那些渴望独立自治或继续享受特定地位的人来说,此举仍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要求大家放弃过去习惯上的自由选择以及某些特有的特权。但尽管如此,有一些地方性的领袖开始尝试找到方法来最大限度地保持自身影响力,同时仍然遵循这一新的帝国结构。不过,当这些努力失败或者无法持续下去的时候,那些依赖这些机会的地方性领导者们就会感到恐慌不安,因为它们知道如果不能迅速适应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将会面临灭顶之灾。不幸的是,没有哪一个人真正预见到了这样一个结果,即这种深刻变革最终将导致整个社会结构的大幅改变,其中有些部分甚至可能永远失去了原有的身份感,而其他部分则不得不重新塑造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