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曾宗彦(1850-1912),字成焘,又字君玉,号幼沧,福建人,祖籍福州洪塘鹗里。出生于清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十一日北京,早年回福州生活于东街孝义巷口的五子登科曾宅。其祖父、父亲及自身为四代直系进士,是清代福州所仅见。曾宗彦的母亲王如瑛是语言学家王念孙和王引之的后人,其长孙女曾明被誉为“全闽第一绣手”。高祖母陈帖与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亲属关系。
受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小时丧母后少年考秀才,再次中举人并成为二甲第82名进士。他任编修期间,在厦门、台北等地讲席,并留下诗作《金门岛吊郑延平》、《台北夏日》等。学生黄宗鼎将四妹嫁给了他的次子曾以楙。
政坛上,他是维新派支持者,与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有亲情往来。在百日维新的前夕,他积极参与闽学会成立,并在奏折中主张精练陆军,以洋操克期练陆军。他建议先尽各省已有之饷练兵,但求其精,不患其少,这个提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此后,他还提出了振兴农工二务以及南北洋设立矿务学堂的事宜,都被采纳为变法的一部分。
百日维法失败后,曾宗彦返回故乡,在京城以外担任山长一职。他虽遭排挤但仍坚持新政理念,最终因慈禧顽固派而无力施行。在八国联军退出北京之后,他再次入京,被简任为贵州思南府知府,但未能改变局势,最终返乡颐养天年去世。
他与妻子合葬于仓山区洪塘曾家山墓碑刻有“清御史幼沌曾公寿域”,此墓已毁。但他的一生,为近代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人民不会忘记他。这位政治活动家、文学家的形象特征,被同僚描述为气度秀逸且诗词独创,是一个充满才华和智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