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冉智的历史史实:夸张
永和八年(352年),刘显进攻常山,冉闵留下大将军蒋干辅佐太子冉智守卫邺城,他自己统率八千骑兵前去救援。四月己卯日,冉闵兵败,被前燕军所俘虏。四月甲申日,前燕景昭帝慕容俊派慕容评和中尉侯龛率领精锐骑兵一万人进攻邺城。四月癸已日,抵达邺城,蒋干和冉智紧闭城门抵抗固守,如同坚壁清野一般,不为外敌所动摇。
五月初二日,慕容俊派广威将军慕容军、殿中将军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人率领步兵、骑兵二万人协助慕容评攻打邺城。这场战争如同烈火焚烧,大地震颤抖。在这场战斗中,当初的后赵宫廷被残食殆尽,那些曾经高贵的人们,如今只能忍受饥饿与痛苦。
五月初三日,其父冉闵在龙城被前燕斩杀,这无疑是他最后的一丝光明了。当时谢尚派戴施据守枋头,但戴施却背叛了盟约,他听说蒋干求救,就从仓垣移军到棘津驻扎,并阻拦了蒋干的使者。此刻,一片混乱之中,无数英雄豪杰都失去了信仰。
六月,在这种绝望的情形下,有一个人叫戴施,他带着一百多名勇士进入邺城,与众不同。他哄骗了蒋干,将传国印玺交给了他,然后公开宣称要迎接东晋的援师,却私底下把传国印玺送到了枋头。这一切仿佛是在梦里一样,让人们怀疑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何在?
六月初六日,蒋干率领精锐部卒五千人及东晋士兵出战,但最终遭到了彻底失败,只剩下几百名幸存者逃回城市。而那位曾经有志气的人们,现在只剩下悲凉与绝望。
八月十三日,在这段时间内,一切都已经结束了。一群背叛者打开了邺城的大门,让燕军进入,而那些曾经忠心耿耿的人们,如戴施和蒋干,都不得不逃离他们自己的城市。最后,最终,他们甚至没有留下的任何遗迹,只留下了一片空虚,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名字——冉智。
然而,即便如此,这个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在永和十年的某个时候,有个人试图尊奉这个名字为主,但是这个计划很快就被揭露出来,全体参与者都因此而死亡。而对于那个时代来说,这是一个沉重而又复杂的问题:权力究竟该如何平衡?忠诚又该如何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