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神话的起源与传播:探索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创世主
在三国时期文人徐整的《三五历记》中,盘古的形象首次被记录下来,而《五运历年记》则进一步详述了他的化生万物。这些史料后来被收入了《中国哲学史》的教材中。对于盘古是否反映了中国远古传说的真实情况,教材提出了这样的论证:“虽然盘古创世的神话不见于先秦文献,但正如吕思勉所说,这个故事非常老旧,因此广为流传。”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由于远古没有文字,加之我们的祖先有口耳相传的习惯,这一神话虽然晚些才被记录下来,但其内容很可能发生在遥远的过去,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口头相传的一种结果。
本土观点认为,盘古公元一世纪就已经在河南和山东地区广泛分布,其中一个确凿年代可追溯到公元86年,一些神像甚至可能早至新莽时期。这推翻了“盘古来源于印度”的说法。王晖先生近期提出,盘古是上古中国土地神“亳”的音变,并否定了他在历史上的位置最晚出现,而是被积薪式地列为时代最早、地位最高的大创世主。
关于盘 古来源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两大类观点:“本土说”和“外来说”。持“本土说的”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证,他们之一认为多将“盤 古”与 “瓠” 相联系,将其与伏羲进行比较。而另一部分人则利用近代民族学和民俗学材料来探讨这个问题。但这两种方法都面临着挑战。而持“外来说”的学者则没有直接回答,如果三国之前没有这个神话,那么如何解释天地生成?谁又是开辟世界的大神?
对比而言,“本土说的”除了王晖先生新的理论,还有很多人主张盤 古即為「盤 瓠」的音變,以及出自苗民「盤 瓠」傳說的人,如清初學者蘇時庸、李慈铭等。在這方面,有學者認為盤 古傳說發生於南方,而另一些則認為它來自北方或西北。
至於「外來說」,除了極少數主張從巴比倫文化來源外,大多數學者認為它來源於印度婆羅門文化,有不同的觀點。他們有的主張盤 古原型乃 tman(梵文意指宇宙萬物之靈),有的則將其視作 Brahmā 的音譯。此外,也有人提出盤 古是吠陀經典中的巨人布魯沙(Bhurusha)的轉化。
然而,這種論證並未考慮到中國歷史中的氣化宇宙論以及太一與女娲創造世界的事實。在漢末唐宋間,中國儒家接受吠陀經典中巨人的生產觀念後,並沒有放棄自己的氣化宇宙論。因此,即使存在著影響,但仍然無法取代中國固有宇宙生成論。
總結而言,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人對於盤 庫 的理解各不相同,他們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創造性改編,使得這個傳說隨著時間發展而變得更加複雜。不過,這個問題仍然需要我們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這個充滿爭議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