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任,周室三母之一,王季之妻,周文王之母。她的出身是商朝末期贵族挚任氏的二女儿。她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对于任何事情都会以仁义道德为准绳去做。
嫁给夫君季历后,她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孝敬婆婆。她在宫廷中主持礼仪,使得宫廷上下都变得肃穆祥和。即使怀孕时,她也没有放松警惕,不看邪曲的场景,不听淫逸无礼的声音,不讲傲慢自大的言语。在生活习惯上,也极尽勤俭节约,以身作则。
她教导孩子们,从不歪着身子睡觉,也不偏斜着坐、跛着脚站。切割不正气味不良的食物也不吃,摆放不正的席子也不坐。夜里,就让乐师朗诵诗歌,让家中的气氛更加和谐。
姬昌(文王)从小就非常聪明,他母亲太任教他一,他就知道十。这一切都是太任胎教做得好的人所共知。当人们赞叹这一切的时候,他们总是在表达对太任育儿智慧与严格要求的尊重与钦佩。
在《历代贤后故事》中,有一个故事说到西周文王之母太任亲自采摘原料织布,这样的勤俭事迹被后人传颂。而另一个故事描述了她如何孝顺伺候自己的婆婆周姜,这种孝顺行为也是值得学习的事例。
《列女传》记载了西周三位先君夫人—— 太姜、太任和太姒——她们都是母仪天下的典范。而史书记载显示,即便是皇帝古公也认为有圣瑞出现,便会立季历继承昌国,因为他们认为这将是一个兴盛的时候。但长子和次子因为要让位于兄长而离开了国家,最终失去了荣耀,而季历却因他们而被立为继承人。
《诗经·大明》这样赞颂着大明天下:“赫赫在上”,称赞她的伟大。但同时也提到,“天难忱斯,不易维王”,说明即便如此,她依然能够维护国家稳定。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她嫁入周室,与挚仲氏相结成婚,并且生出了文王,是一种文化上的融合与交流。
《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的评价更是直接,将她描述为“端一诚庄,为能胎教”。这里强调的是她的严谨性,以及对于教育孩子重要性的认识。在那个时代,对于妇人的期望很高,他们必须要通过自己的举止来影响家庭环境,使其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地方。这一点,在当时社会中被视为理想化的形象,而不是过分夸张或虚构的事迹。
至今,在河南平舆县(古槐镇)的某个地方还有一个名叫“太 任公园”的地标,那里的雕像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上的女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