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春神的形象和称呼有着丰富多彩的变化。从最初的人兽化的鸟首人身形象,到后来的拟人化为男女双方,并且被赋予了不同的职责和特点。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春神被称为句芒、木神、生命神,也有时被视为东方天帝伏羲的臣子或属神。

句芒这个名字,在不同文献中的解释也各不相同。《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提到“木正曰句芒”,而《札记·月令》则写道:“其帝大眸。其神勾芒。”郑玄注认为句芬是少皞氏之子日重,为木官,而朱嘉注则认为他是少眸氏之子,是木官之臣。

在道教出现后,对纬书五帝进行了修饰,将青帝定位为苍帝,其名号叫做阎开明,字灵威仰。这意味着春神并非单一固定的形象,而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演变而来。

民间流传的一个说法是,伏羲与句芒合二而一,即伏羲做东方天帝,而句芒作为他的属神共同管理着草木和生命生长。而在《尚书洪范》中,则记录了“帝太皞、神句芒司之”的情景,这可能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分,但又相辅相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春节祭祀活动越来越重视,不仅仅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还为了表达对自然界复苏与农业生产季节变化的一种敬畏与庆祝。在这些仪式中,春神通常会以男性或女性形象出现,有时手持彩鞭或其他象征生育和繁殖力的物品,如绳索等。

总结来说,无论如何看待,这些故事都反映出人类对于自然界及其规律的一种深刻认识,以及对于生命循环和农业生产周期的一种敬畏。在古代汉族文化中,春节不仅是一个庆祝新年的重要日子,更是一个集体性的宗教仪式,以确保未来一年农作物丰收,从而维系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