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淮源出生于江川县翠峰乡麻栗园村,未满周岁时父亲去世,他的母亲姚氏独自抚养他。唐淮源聪明好学,事母至孝,在塾师胡歧山那里学习,深得其爱护。

1909年9月,唐淮源乡试中举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被编入丙班二队,与朱德和同乡金汉鼎等为同学。在云南讲武堂期间,他受李根源思想的影响加入了同盟会,并参加了辛亥革命。

1915年11月,当袁世凯复辟称帝后,云南首发讨袁护国运动。唐淮源随蔡锷将军率领的护国第一军出师四川,与陈宦的北洋军作战。在战斗中,他表现出了足智多谋和勇敢无畏,被提拔为副连长,最终升任营长。

1922年3月10日,唐继尧回滇复辟后,因内讧而辞职。同年4月16日,在上海与孙中山晋见,并被授予上校兵衔。他随后投奔刘湘在四川督理事宜,并参与了北伐战争。

1928年10月,由于整编需要,上将令调任12师副师长兼35旅旅长。1932年,他担任陆军第十二师师长兼三十五旅旅长,在金家寨油坊店莲花山一带驻扎留下“天地正气”石刻,这些字迹坚定、有力,以文物价值著名。

1936年10月,被提升为第三军副军长兼十二师师长。抗战爆发后,他升任第三軍軍長,並在华北战场上沉着果毅地指挥部队抗击侵略者,为保卫华夏英勇斗争,不屈不挠。

1937年的九龙坡之战、娘子关之役以及重庆保卫战,都展示了他的卓越领导能力和英雄本色。在这些重大战斗中,他不仅率部取得胜利,而且还保护了百姓免受战争破坏,是一位真正的人民英雄。

然而,在1941年的五月初旬,一场灾难性的失败迫使他面对绝境。当时,由于缺乏准备和支援,以及无法扭转形势,大量士兵阵亡或被俘。这次失败极大地削弱了中国反抗日本侵略力量,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最终,在1941年的5月12日,即当局下达撤退命令前夕,身处重围且无路可逃的情形下,唐淮源选择以死相拼,以守土卫国精神指挥所部官兵进行最后一次突围,但最终因伤亡过半,无路可退,只能在东交口附近与敌人殊死搏斗,最终壯烈牺牲。这段经历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一部分,也是历史上的一个悲剧性事件。但即便如此,这位将领依然以其忠诚、勇猛和坚定的信念树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他用自己的生命证明,即使是在绝望的情况下,也要保持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和尊严,这样的精神永远不会消失,从而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