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人间美丽的无限可能时,人们有时候会为了追求某种审美标准而付出代价。比如,日本艺伎曾经通过涂黑牙齿来达到“好”貌,但这也导致了牙齿的侵蚀;东非北非的一些部落男子则被认为只有胖才能是最好的形象,他们甚至有专门的删胖教校,这虽然让他们变得“好”了,却也带来了肥胖症的问题。

历史上,在欧洲宫廷中,有些皇室贵族相信惨白肤色是最高贵的,因此他们采取各种措施去改变肤色。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曾使用铅粉使自己变黑,而伦敦市民们也模仿女王,用铅粉涂脸。但这种做法并没有益处,据说伊丽莎白一世年轻时因为铅中毒导致面部出现黄褐色的皮肤病症,而很多伦敦男子同样患上了类似的疾病。

除了追求惨白外,欧洲人还有一项共同审美观念,那就是过度束腰。这一习俗始于法国宫廷,大约从1580年开始流行整个欧洲,并且延续到了19世纪末。在军服设计中,一直保留着特量束腰骨衣,如伦敦博物馆中的郝桑束腰衣,它包含20块鲸鱼骨和140条布带,以便女性穿戴后显得腰身极细。

在讲德层次社会里,这种不束腰的人被视为不守妇德,被指责。而历史上记录下最为细微的腰身属于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第一位妻子——伊丽莎白·阿玛利娅,也称作茜茜公主。她以其超凡脱俗、光华照人的容貌闻名于世,即便是在黑种人群体中,她也是个例外。而她的身体构造更是令人难以置信——身高172厘米,只重50千克,而且她每天都要花费一个小时精心打理自己的松软衣服,每次穿裙子需要侍女协助才能够完善地展示出来。

据记载,茜茜公主在1860年左右,她的腰围仅16英寸(41厘米),即使怀孕也不放弃束紧身体,这样的修长体态让奥匈帝国国王鲁道夫·瓦西里二世赞叹不已,将她形容为“远乎仁慈的修长”。

综上所述,无论是追求什么样的审美标准,都应该谨慎对待,不应忽视健康与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