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德国的侵略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开始。1940年,意大利加入战争,对法国发动攻击,同时在北非对英法殖民地发起进攻。在此背景下,随着意大利在北非战事的不利发展,德国派出了非洲军团来援助并指挥了北非战场。隆美尔因其在法国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被委以重任。

最初,隆美尔凭借多种成功的战术,不仅改变了北非的地形,还让他的名声远播。但是,在前期战斗中,当英国将蒙哥马利任命为英军总司令,并且在两次埃尔阿勒姆之战中击败了隆美尔时,为何隆美尔会失败?答案并不仅仅是看一眼将领,而是在于各个方面的综合因素。

德国北非军团在后来的阿拉曼战役特别遭遇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补给链断裂。到达北非以及供应给德军的补给极其有限,每月取得的补给量也大幅度波动。而意大利为了运送补给必须通过地中海,这导致他们已经做到了最大的努力,但同时还要为自己的军队提供支持。在10月底,即打响埃尔阿勒姆第二次大规模战斗时,德军只得到了1.5万吨补给;而到了11月,这数字激增至2.14万吨;但到了12月,该数字竟然跌落到零。

当盟軍發動進攻時,由於燃料短缺,一直成為問題點之一。一百公噸燃料甚至不得不通過空運運輸到達托布鲁克港,這種情況迫使德軍只能無奈地放棄控制戰場上的主導權。而相對於這些困難,大英帝國則擁有水路和印度陸路上對造船權力的控制,以及保送軍力和補給物資等優勢,因此盟軍幾乎沒有任何補給成果可言。

兵力上來說,聯合國力量統計為6萬人,而英方則擁有19,500人之眾。此外坦克數量也不盡相同:聯合國共有562輛坦克,而英方則擁有一千三十八輛坦克、252輛M3李-格蘭特坦克、170輛M4謝恩坦克、294輛十字兵坦克等等,其它多樣化裝備更是不勝枚舉。顯然,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占據了絕對優勢。

此外盟軍還掌握了北非天空的制空權,可以隨時向戰場提供航空支援。而當燃料供應不足時,即使像第21裝甲旅團这样的精锐部隊,也被迫先行撤退,只留下35辆可用的装甲车辆,此情景即便是拥有卓越才华如隆美爾,也無法抵抗面对如此巨大的劣势而被蒙哥馬利所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