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战前夜,奥匈帝国的皇帝弗兰茨·约瑟一世,其生涯中最为凄惨的时刻之一。38岁那年,他的弟弟马西米连诺一世被枪决于朱西哥。60岁那年,他唯一的独子鲁道夫殉情自杀。在69岁那年,他的情妇茜茜公主遭遇刺杀在瑞士。而85岁那年的他,见证了侄子兼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的刺杀,这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导火索。那位老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亲人的离去,但最幸福的一刻,或许就是他的独生子的死亡,那个事件给他带来了盼头。

茜茜公主是个活泼开朗的人,而约瑟一世则显得呆板,他们婚后感情没有多么融洽。至于侄子斐迪南大公,他违背了约瑟一世的意愿,不断与平民女子结婚,这让老天子心情沉重到半死。他唯一能接受变化的是女儿鲁道夫,她暂且没有超越父亲所能跨过的心坎。

身为皇太子的鲁道夫,为何选择不开口呢?首先是因为他面对的情感死活受到母亲约瑟夫人宽严干预。约瑟夫人从小在宫廷中成长,因此她的性格和行为都带有浓厚的贵族气息。她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并且坚持洗冷水澡,只为了保持身体健壮。他睡觉也没有睡软床,而是睡军用床,就像随时准备出征一样,以提醒自己安定才能危险。

别人还发现她拥有八种语言,这说明她是一个聪明勤奋且自律的人。但这也是她身上存在的一个巨大的弱点,那就是过分遵守礼制,从不苟笑。这意味着即使是在活跃可爱的人如茜茜公主面前,也难以轻松开怀笑谈。

当茜茜公主嫁给了他之后,两家的性格差异很难协调,没有什么好的事情发生。尽管二女儿已经去世,但约瑟夫人仍然找不到满足自己的妻子情感,因为鲁道夫更像是母亲的一份遗憾而非期待。

然而,鲁道夫内心深处却非常难受尤其是在他们仅有的孩子出生后,两家之间的情感路再无回顾之地。他开始酗酒寻欢,对外界姑娘产生兴趣,却总是不愿回家过日子,即便有机会与斯蒂芬妮王妃分手也不肯走远。在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对父母关系中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未来的迷惘和反叛。

此外,还有一点要注意:鲁道夫可能患有烦闷症。在奥匈帝国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他的小小时代充满挑战,无论是跟姐姐玩耍还是跟呆板奶奶相处,都感到困扰。而他的母亲与他更加相似,是一个活泼快乐的人,但被剥夺养育权后,她变得更加放纵和快乐,不愿再回到家庭生活中。这就让两个人的关系变得奇妙又复杂:活泼的大男孩旁边只有呆板奶奶和女亲,却无法享受同样快乐与自由的心境,与姐姐一起游戏的小男孩却无法陪伴在母亲身旁。你问问那个孤单的心是否能够找到平静?

因此,在少年之后,除了变成一个刁悍的人之外,鲁道夫成为了一个得到了烦闷症状的王子,这也是导致他的悲剧性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两人对于帝国立场完全相同,他们甚至可以说是一致意见上的团结者,比如法邦交往、普鲁士政策等领域都各有侧重点,有时候甚至会因为国家事务上出现不同意见而产生冲突。如果不是成为唯一继承人,那或许一切都简单起来,但是作为唯一继承人,当父母生命结束时,最早可能需要58岁才能够登基。这意味着直到58岁,如果所有建议都不被采纳,看着亲人的错误无力改正,你将如何应对?因此,我们可以说的是,因为不能够打开与父亲间宽严关系的问题,也成为了导致俄国王子的主要问题之一,要是我,我宁愿做个游荡形骸般阿斗算了。

总结:罗伊斯家族成员们经历了一系列悲剧性的事件。一战前的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一世,一生的关键时刻里,最痛苦的一次失去——38岁弟弟马西米连诺逝世;60岁独生子罗伊斯逝世;69岁情妇兹菲娅(Zita)遭遇刺杀;85岁侄斐迪南大公遭遇刺杀(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家族充满了亲人的离去,每一次失去似乎都是命运安排好的。但如果我们追溯一下这个家族史,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当孩子们长大并独立的时候,他们依旧无法摆脱过去留下的阴影,更不要说那些关于身份、责任以及历史任务上的压力。不过,无论怎样改变,都不能逃避那个永恒的问题——当你站在历史舞台上,用你的行动影响着千万人的命运,你怎么定义“正确”呢?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这段时间里欧洲政治如何演化。在一次战争接近爆发之前,一切看似稳定的力量突然崩溃。大国间争夺版图、权力互动,以及民族主义激增,使得整个欧洲陷入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大混乱。一旦决定下一步该如何行动,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事态发展。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你必须做出决定的时候,你会根据哪些因素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