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战前夜,奥匈帝国的皇帝弗兰茨·约瑟一世被视为世上最悲惨的人之一。他的弟弟马西米连诺一世在墨西哥被枪杀,60岁那年,他唯一的独子鲁道夫殉情自尽。69岁那年,他妻子茜茜公主在瑞士遭刺杀。85岁那年,他的侄子兼继承人斐迪南大公也在萨伏依遇刺(这触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生中,这位老皇帝目睹了太多亲人的离去,但最快乐的一刻或许是他独生子的死,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至今仍然无法言喻。
茜茜公主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而约瑟妇则是个沉稳内向的人,他们婚姻生活平淡无奇。至于斐迪南大公,他违背了约瑟妇的意愿,不顾老天子的反对,选择了一位平民女子为妻,这给老天子带来了巨大的不满和忧虑。但只有鲁道夫,没有勇气面对前方的坎坷。他作为皇太子的位置,却遭到了母亲约瑟妇坚定的反对和干预。
鲁道夫的情感困扰与压抑,与他父亲完全相反,那个团体从小就接受宫廷教育,因此性格严谨、自律强。他每天工作至少12小时,每晚都要洗冷水澡,以保持身心健康。此外,他还精通八种语言,是一个聪明勤奋且有纪律性的君主。不过,这样的性格也导致他缺乏幽默感,对待笑话总是板着脸。而当茜茜公主以其活泼开朗赢得丈夫的心时,两个人之间由于性格差异再次陷入僵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鲁道夫开始逃避现实,用酒精麻痹自己,并寻找其他女性来填补内心空虚。他甚至试图找到与斯蒂芬妮王妃分居时机,但他的父亲却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鲁道夫决定自己命运,最终与17岁的小女爵玛丽·维特尔伯勒发生关系,这使得约瑟妇感到绝望而愤怒,但同时也是他们关系中的最后一次尝试。
鲁道夫也有烦躁症倾向,从小受到了奶奶和母亲严苛教育,从6岁起便被送到外地长大,与姐姐失去了玩耍时光。而成年的他,与活泼自如的母亲相比,只能孤独度过日子。这让他的心理状态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渴望自由,一方面又深受束缚。
尽管如此,鲁道夫还是保有一颗理想主义的心,他对于国家事务有自己的见解,比如支持法兰克福邦联,而不是像父亲那样偏好普魯士联盟。在处理匈牙利问题上,也展现出了不同的立场,即使如此,由于家族成员间没有更多共同点,他们之间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当所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当一个家庭内部充满矛盾和冲突时,当权力争夺激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那么即便是最温柔之心,也可能走向绝望,最终导致悲剧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鲁道フ德以一种痛苦而又无助的声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以及为什么他的去世影响了整个帝国,为后来的历史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