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又称华胥氏,是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在《春秋世谱》中记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她也是炎帝和黄帝的远祖,中华民族的始祖母。

关于华胥的生平传说,她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早期的氏族代表人物,其氏族延续时间很长,一直到仰韶文化前(约6500或6000年前)。她的故里在今陕西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并安葬于此之说,因为这里在文献中的记载详细而可靠。

据《列子》、《庄子》等古籍提到“赫胥氏”,即“华胥”。 “赫”与“华”都是“胥”字上端余燃的火光:直接描述是“赫”,是“亮”,用植物顶端的花朵来比喻,就是“华”,是花。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命毁》等铭文中的“華”字,象草木开花。《说文解字》、《尔雅·释草》、《广雅》等,都认为“華”即为美好、光彩、声色、风采等雅称。

关于 华 胡 的 考 证 古 今 史 学 家 对 华 胡 的 研 究 一 直 未 中 断 过 新 中国 建 立 后 特 别 是 改革 开 放 后 随 着 挖 掘 历 史 文 化 发 展 旅 游 事 业 热 潮 的 兴 起 古 史 传 说 时 代 人 物 备 受 重 视 华 胡 也 是 其 中 之 一 一般 认 为 她 生 于 华 胎 国 或 雷 泽 或 九 河 或 华 胎 之 洲 等 地 名 称 分 布 在 陕 西 蓝 田 以 及 甘 肃 秦 安 等 地

至今,在蓝田县保留有一块关于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其中一通碑石上,有着华胥国三个大字,以及伏羲肇娠和黄帝梦游的地方。这些都佐证了三皇时代的人物与天地八荒进行抗争和孕育文明的事迹。

相传,华胥感应受孕后,在雷泽履巨人足迹有娠而生伏羲。在西迁甘肃后,她带领部落之民向西迁徙,一支居于成纪,而本人的另一支居于秦安。她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步摸索发明彩陶技术,这种制陶技术受到先民喜爱,不久便在周围诸多氏族先民中传开。她派族人去传授技术帮助其他氏族先民制造彩陶,这也佐证了她作为一个伟大的部落首领的地位。此外,她还带领部分士族东返,并创造了彩陶文化,使得其影响力扩展到了今天甘肃东南部地区甚至更远的地方。

随着考古发现,如宝鸡关桃园前的仰韶文化遗址显示出当时存在着类似的文化遗存,而一些家族则留居并向外迁徙。而对于那些留下来的家族来说,他们对往昔历史保持着深厚的情感,对他们来说,“胡”的名称就像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地标一样,它承载着他们共同的人类历史与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