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国内掀起了一股强烈的自力潮流,许多殖民地人民通过各种方式抵抗外来统治和民族束缚。印度自力的故事尤其引人注目,它采用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手段,即非暴力不合作和绝食抗议。最著名的是圣雄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和“绝食反抗”的思想。

甘地的“绝食”并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结合了宗教信仰和社会影响的一种手段。他曾多次进行绝食,以此来表达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在一次因一对年轻夫妇被判死刑而进行的绝食中,甘地坚持7天,并在随后的4个半月内只吃一次饭。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Satyagraha Movement)是印度国民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场运动中,人们使用总罢工、抵制英货、税务抵制等非violent手段来斗争。当时,这种方法虽然遭受了严重打击,但也极大提升了印度人民的情绪。尽管存在局限性,如阶级范围性,不支持一切形式的人民斗争,对于那些超出非violent界限的人士则会受到批评甚至排斥,但这种思想在印度解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甘地说:“我宁愿去死,也不会参与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这种精神深受印度人民敬仰,被尊称为“Mahatma”,即伟大的灵魂。在他的一生中,他有18次进行过绝食,每一次都是为了某一道德或政治目的。这其中包括1913年的第一次绝食,当时一个村庄发生一起恋爱悲剧案件,他决定用自己的身体作为牺牲品,与当局作斗争,最终持续7天,然后又继续4个半月只吃一次饭。

1933年,当英国政府实施克制措施时,甘又采取了第二次绝食行动,以此向英国人传递信息,让他们理解印度人的苦难,从而撤出印度。此后,在1946年的巴基斯坦独立事件期间,他再次使用这一策略……以此类推,“尽食”成了一种特殊的手法,用以表达同情心、感动人心。

然而,如果仅仅依靠国际公众舆论,没有国内情况激烈变动的情况支持,“非violent不合作”、“尽食”这样的方法可能无法产生实际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一下历史背景,比如英国被称为“日没有降帝国”的时候,以及它如何经历两次世界大战,最终失去了其霸主的地位。

从18世纪开始,一直到19世纪末期,英国逐渐展示出了日落西山的心态。经过百余年的征服之后,它最终也遵循着兴盛忽然衰败的事实。而它的大量殖民领土,如好国(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削弱了它的地位,使得其作为一个帝国变得无力回应各殖民地区越来越强烈的情绪与要求。当这些情绪达到爆点,便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一波接一波的小小国家成立,他们获得自由自主,从而构建起新的国家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