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国内爆发了一股壮阔的自主潮流,许多殖民地通过各种方式摆脱了外来束缚和国力的限制,其中印度的独立尤为引人注目。它与其他国家所采用的浴血奋战的和平斗争不同,它更多依靠的是非暴力抵抗。其中最著名的是圣雄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和“绝食抗议”思想。这两种思想都能追求民族解放以及国家自立,那真是令人瞩目的景象。在家庭生活中,妻子对丈夫吵架,小孩不听话,孩子不吃饭,不喝水,我们可以耐心等待多久才能忍受?但甘地接受这种方法,是有底气和国内情况支持的,这可不是在玩耍。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系列活动。在这场活动中,甘地提倡以无抵抗、无破坏、无攻击的手段抵制当局、社会团体、法庭、学校以及采用总罢工、抵制英货、抗税等形式进行斗争。那样的头脑最大的特征就是长期而持久,不使用武力的斗争,其劣势则是在极端时刻遭遇了英国殖民统治,但激发了印度人民的士气。但其弱点也很明显,它有着极强的地理范围性,不容许任何形式上的武装力量,对于超出这一范围的人民奋斗持敌视态度,以致于与英殖民政府斗争,使得效果并不好,没有利于国民真正沉淀。
但是,无论如何,“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在印度谋求民族解放以及国家自立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倡导者甘地也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国父”,深受国人的敬仰与爱戴。圣雄甘迪的事迹中的绝食活动,它并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跟随着他的另外一项重要思想——“非暴力不合作”紧密相连,那个活动跟印度宗教信仰紧密相连,是为了唤起同情之心,将感动传染给人们的情德。他的一生中记录下来的绝食次数达到了18次,每一次都是为了不同的原因。他第一次绝食是在1913年,为的是一个村庄里发生的一个悲剧事件,一位妇女及两个男孩因饥饿过世,他决定去绝食,并且持续7天后,再继续4个半月,只吃一次饭。
1933年,当局对于印度实行克制措施时,甘地说:“我将用我的身体作为武器,与仇人展开战斗。”他希望通过这样的行动,让英国人保持他们对印度的地位,并撤离印度。此后,在1947年的分治期间,他再次使用这项策略……云云种种,每一种策略都没有一样,但是从实际效果看,甘迪的心意是非常高尚,没有是不想让国民失去自己的头脑,也就是说为了谋求民族解放以及国家自立。而正因为如此,在国内人民的心目中,他拥有至高无上的声望,这份声望同样成就了他能够坚持“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英国殖民主义,同时也是他能够面对那些激烈变动的情况下的底气来源。
然而,如果仅仅是一般国际观察,即使在国内人民心目中的影响再大,“非violent non-cooperation,” “absorption of food as a weapon of struggle,”离开了国际环境中的变化,以及国内情况激烈变动的情况支持,就很难达到成功。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变化呢?那需要复杂说明一下,从1815年的拿破仑战争到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到冷战时代,这些历史事件对于各个地区乃至全球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别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欧洲列强之间不断爆发冲突,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等重大战争时,他们之间原本互相扶持共享权益的地位开始变得脆弱。而当这些帝国主义列强内部矛盾日益加剧,如好莱坞革命、三十年代的大萧条,以及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对他们来说即便再有军事力量,也无法维护它们曾经拥有的霸权状态。这一切共同促成了世界各地方族自决运动兴起,最终导致帝国主义体系逐渐瓦解,而独立运动则成为推进这一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曾经被认为几乎不可撼动的地方,如法国(1804)、西班牙(1811)巴西(1822),葡萄牙(1822)阿根廷(1816)墨西哥(1821)的植棉区逐渐获得独立,他们所代表的小小岛屿转化成了一片广阔的大陆。
毫无疑问,这股向患上地方自治走近的地方自治潮流正在极大的程度上挫败并削弱帝国主义者的能力,同时也牢牢束缚住地方自治者的头脑,现在,要谋求地方自治已经成了一股无法阻挡的话题,而且成为了所有努力必胜的一个信念。在这样多方面国际国内情况变迁开放出的空间下,加尔基抒述的人们精神力量才得以充分释放出来,用他的方式引领着人们走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