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国内掀起了壮阔的自力潮流,许多殖民地通过各种方式摆脱了外来束缚和国力的限制,其中印度自力尤为显著。它与其他国家接受的浴血奋战和平方式不同,它更多的是接受和平圆桌会议。其中最著名的是圣雄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抵抗”思想以及“不合作运动”。这两种方法都能追求民族解放以及国家自力的奋斗目标,那真是令人瞩目。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妻子打骂丈夫,小孩不听话,倔犟天也没有吃没有喝,只要我们耐心等待,他们就会乖巧起来。但是印度圣雄甘地采纳那种和平方式,是有着坚定信念以及国内情况支持的,那可不是玩耍游戏。

让我们先分析一下什么是“非暴力不抵抗”的思想。这一活动(Satyagraha Movement)是由甘地发起的印度人民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甘地倡议以非暴力手段抵制当局、法院、教会、学校和进行总罢工、抵制英货、抗税等形式进行斗争。这一种思想最主要特征就是长期而持久,不使用武力,其劣势则是极其激烈地挫败了英国殖民统治,但也饱受印度人民士气的大幅提升。然而,这种方法也有明显弱点,它具有极强的地位范围性,对于超出非暴力界限的人民斗争持反对态度,以至于与英殖民政府斗争,使得成效并未完全,没有利于国民真正沉稳。

但无论如何,“非暴力不抵抗”的思想在印度谋求民族解放以及国家自力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倡导者甘地也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国父”,深受国人的仰慕与爱戴。圣雄甘地说:“尽食”是一种特殊的手段,与他所主张的“非暴力不抵istant”相辅相成。那次活动跟印度宗教传统紧密相连,是为了打开人们的心扉,让感动人心成为一种文化传承。他的一生有记录下的18次绝食,每一次都是为了某个目的。他第一次绝食是在1913年,当时一个村庄发生了一起悲剧事件,一名妇女及其两个儿子因遭家仇杀害已经44岁的甘地说决意绝食,并且持续7天,然后又坚持4个半月只吃一顿饭。

1933年,当局对于印度实施克制措施,甘地说再次采用绝食作为手段去反映这个问题,但愿能够用这种手法迫使仇人感到怜悯,让英国人保持他们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并撤离印土。而后,在巴基斯坦分离期间,甘地说又用同样的方法参与那次分离……云云各类活动,没有一样足够完美,但从动机上看,甘大的头脑非常公正,没有私欲,也没有操控别人的头脑,而是为了救赎社会秩序,便是为了谋求民族解放以及国家自理。

因此,在国际舞台上,即便只有国际声誉,更或许在国内情况下更有影响力的鼓励下,“非暴力不抵istant”、“尽食”离开了单纯的情绪表达,要想成功,就需要依赖国内情况激烈变动提供支持。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复杂描述一下日落西山即将到的帝国——英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号称自己拥有伟大帝国真实力量及广泛无边的殖民主义天下,从十八世纪开始击败葡萄牙西班牙,最终称霸全球,最辉煌时期控制面积达到3370万平方千米,即地球海洋总面积四分之一,大多数地区皆有其植根之处。不管太阳东升西落,都在英国领土内照耀!因此号称日落西山之帝。

但那个曾经遍布全球最强大的帝国,在19世纪30年代末逐渐展示出了衰退。一百多年的霸权之后,最终遵循"兴盛勃然亡忽焉"规律,被迫退出世界舞台。特别是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不堪重负。此刻面临复杂化作风行虐待式克扣式压迫,加剧了原有的仇恨怨愤。当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潮涌而至,便如星星之水燎原般席卷全球,一些小小波澜就能够引发巨大的变化;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初步削弱了英国真实力量;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英伦胜利,却无法取得真正胜利,加速削弱;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迅速消耗掉"日落西山"最后残存力量,将好莱坞推向新霸主的地位。而随着这些变迁,全体天下也不断转换着……

1804年法国革命兴起;1811年西班牙南美洲爆发独立战争;1816年阿根廷宣告独立……一直到1943年法国越南宣告独立直至1947年的荷兰东帝汶宣布独立,再到1946年的法国叙利亚老挝全境自由选举直至1950年代菲律宾正式获得完整独立,这些事件不断展开,如同滚滚潮水一般,无孔不入,无所不能,而那些被压抑已久的人们终于站立起来,他们渴望自由,他们渴望改变,他们渴望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这一切正如同不可阻挡的大潮涌向前方,这股潮流正在改变整个历史进程,用一种不可逆转的事实证明: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每个人都值得拥有自己的选择权,为此付出的代价可能很高,但是结果却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