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国内爆发了一股壮阔的自主潮流,许多殖民地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对抗殖民统治和民族束缚,以及国家自立。印度的自立尤其显著,它与其他国家接受的浴血奋战和平斗争不同,而是更多地接受了和平解决。其中,最著名的是圣雄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抵抗”和“绝食反抗”的思想。
甘地说:“我宁愿选择绝食,也不愿用暴力。”这些思想并非简单的口号,它们深刻影响了印度人的生活方式和斗争策略。在家庭中,妻子与丈夫、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小冲突,都可以通过甘地说出的哲学来解决。即使是最激烈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耐心而不是暴力的方式来化解。
但在印度,这种思想有着坚实的根基和国内情况支持,那并不是游戏或玩耍。下面我们先分析一下所谓的“非暴力不抵抗”运动。这是一个由甘底特拉领导的活动,是印度人民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运动。在这场运动中,甘底特拉倡导以非暴力手段抵制当局、法院、学校以及组织,还包括总罢工、抵制英货、拒税等形式。这一思想最大的特点是长期性质上没有使用武力,其劣势是在极大程度上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但也严重打击了印度人民的情绪。但它也有明显弱点,即它具有强烈的人群范围性,不容许任何超出这一范围的人类奋斗,而且对于那些超越这一界限的人们则遭到仇视甚至斥责,从而使得与英国政府斗争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问题,没有利于国民真正获得自由。
然而,无论如何,“非暴力不抵抗”思想在印度实现民族解放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倡导者被尊称为“国女”,深受国人的爱戴。这一点体现出了甘底特拉作为一个伟大领袖的地位,他的一生中的记录之一就是18次绝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原因。他第一次进行绝食是在1913年,当时他看到一个村庄发生了一起未婚女性与两个男子死亡的事故,而这个事件已经持续44天没有得到公正处理;因此,40岁左右的甘底特拉决定进行7天绝食,并且后续4个半月只吃一次饭。
1933年,当英国政府实施克制政策时,甘底特拉又采用绝食的手段来表达他的诉求,以希望能够用这种方法感动英国人,让他们停止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并撤军。当时,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争议的时候,他还用同样的手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例子很多,但是从根本上看,甘底德提出的头脑是非常公正无私,没有试图控制别人或者救助别人,只为了谋求民族解放。
因此,在印度人民的心目中,甘底德拥有神圣的地位,这种声望也是他能够提出“非暴力不抵抗”、“绝食”的行动理念,并将之应用于反对英国殖民主义方面提供力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如果仅仅是一般国际事物,我们可能会认为尽管在国内情境下,有着更高更伟大的影响力的苦天,“非暴力不抵抗”、“尽食”离开了其原本应该有的广泛意义,因为它需要依赖于具体国内情境下的激烈变动才能有效执行。而事实上,如同前文所述,一系列复杂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