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国内掀起了波涛壮阔的自力海潮,许多殖民地天皆经历各种百般谋求平等与民族解放,以及国家自立。印度的自力尤其值得传颂。它不同于其他国家浴血奋战的和平方式,而是采纳了一种更为独特的手段。其中最著名的是圣雄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以及“绝食抗议”的思想。这些方法虽然看似温和,但实际上能够追求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这一过程令人难以置信。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见父母争吵,小孩不听话,孩子们倔强而且不吃饭,不喝水,我们如何能够制服他们呢?然而,甘地使用这种方法,是基于坚实的人生经验和国内情况所支持,那不是玩耍。
我们首先要分析什么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这一活动(Satyagraha Movement)是由甘地领导的印度国民对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系列行动。在活动中,甘地提出通过非暴力的方式抵抗当局、构造、法庭、学校以及总罢工、抵制英货、抗税等形式进行斗争。这一思想最重要的特征是长期而持久,不使用暴力,其劣势则是在极端情况下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的打击,使印度国民士气大增。但同时,它也有明显弱点,即拒绝所有非暴力的限制,对于那些超出这一局限的人民斗争持反对态度,以致与英国殖民政府斗争,使得结果并未完全符合人民正义之需。
尽管如此,“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在印度推动了极大的改变,其倡导者甘地也被印度国民尊称为“国师”,深受国人的敬仰和爱戴。圣雄甘地说出的绝食活动,并没有简单意义上的自我牺牲,而是一种精神力量,用来感染他人德行。他的一生中有记录18次绝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原因。他第一次绝食是在1913年,当时一个村庄发生一起悲剧事件,一位女孩及两个男孩因私通死亡,由44岁的甘地说:“这不能再发生!”并因此决定进行7天的大快朵颐,然后又持续4个半月,每天只吃一次饭。
1933年,英国当局实施严厉措施,导致苦难加重,他又用绝食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以此希望能以同情心换取英国人的理解,让他们留在印度并撤离该地区。此后,在1947年的克什米尔边界争议期间,他再次采用了这一策略……
这些各种各样的行为,没有一种足以概括,但从面貌上看,甘地说的话语非常公正,没有只是为了让人们接受他的主张,更像是为了拯救人民的心灵体制,从而促进民族解放。因此,在印度人民心目中,他拥有神圣的地位,这种声望也是他能坚持“非暴力不合作”、“绝食”等方式反抗英国殖民主义性的支撑。但如果仅仅依靠国际影响,无论多么伟大,如果离开了国内政治激烈变动的情况支持,也许很容易失败。那时候的事故究竟呈现怎样变化呢?那需要复杂叙述一下“日落西山”的帝国——英国及其二战经历。
曾经号称日落西山帝国的是因为它拥有伟大的国家实力以及广袤无垠的殖民领域,从十八世纪就开始侵占葡萄牙、西班牙之后,便宣布自己成为世界霸主,最辽阔时期达到3370万平方千米,比全球海洋面积还要大四分之一,大部分陆域都留给它自己的脚步。而它们仍然傲慢至极,即使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降下,都只能照亮它们控制下的领土范围内!所以,就这样骄傲地号称日落西山。
但那个曾经世界上最强大的霸主,却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突然崩溃。一百多年的霸业结束后,它逐渐展现出了向往归来的朝气。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更是不堪重负。当复杂繁琐的地球被广泛探索开拓,与患病中的平等与自由呼唤相呼应,那股潮流便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整个地球包围起来;每一个地方都有人类追求自由的声音,加速着全球变革;好奇心驱使人类前行,他们想要更多知道,所以走上了历史舞台,被命运带入战争旋涡;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革命(1789-1799),拿破仑时代(1804-1815),欧洲列强之间不断较量……直到1943年法国北部省份黎巴嫩独立;1945年荷兰东南亚群岛新加坡独立……据统计,有27个小小的地方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毫无疑问,那股潮流正在挫败压迫性制度,同时束缚着被压迫者的头脑,现在谋求平等与自由成了全球趋势,而且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事情恰逢那多方面国际国内政治变革背景下,苦难提倡的人生哲学以及他的决断行为才真正发挥作用,并成功引领了全国觉醒,最终在1947年8月15日实现了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