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东京禁军金枪班教师,常随侍御驾,家传金枪法、钩镰枪法,天下独步,人称金。他和金钱豹子汤隆是姑舅兄弟。徐宁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将领,而且还是一个被世人所熟知的英雄。
据说,在梁山泊聚义的大典上,林冲与徐宁有旧交,也盛赞不已。军师吴用便让鼓上蚤时迁前去盗取宝甲。时迁潜入徐宁家中,将宝甲盗出,而后汤隆又以探亲的名义前去拜访徐宁。然而,这一切都是汤隆精心策划的一场骗局,他假称曾在路上见过盗甲人,将徐宁骗出东京,一直追到山东境内,并在乐和的配合下,用药将徐宁迷倒,连夜送上梁山。
最终,被骗上的梁山后,宋江让汤隆和戴宗前往东京,接取徐宁家眷。汤隆身穿圈金甲冒用徐宁之名,在途中劫取财货。在这之后,只得留在梁山教授钩镰枪法。
最终,在梁山军使用钩镰枪,大破连环马之后,周围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宋江继任梁山寨主后,在忠义堂周围设立四座旱寨,其中一处由他自己居住,其余三处分给了其他头领,其中包括位于第二位的是他的老朋友——星号天祐星(一作天佑星)兼先锋使,以马军八骠骑身份守卫正东旱寨。
不过,不幸的是,在一次南征北战中的战斗中,因受伤而牺牲。这场悲剧震惊了一方,但他的英勇事迹却成为了永恒的传说,为后来的英雄们树立了榜样。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他的评价,比如《西江月》中的诗句:“臂健开弓有准”,“身轻上马如飞”;或者《七律》中的词语:“锦鞍骏马紫丝缰”,“雀画弓悬一弯月”。
总之,无论是在历史小说、戏曲、评书还是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不同的形象,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他作为一名武士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史贡献的一部分的人物地位。此外,有很多文学作品对其进行了描述,比如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还有元杂剧水浒戏《争报恩三虎下山》等。而且,有些作者对他做出了新的解读,比如俞万春的小说《荡寇志》,其中提到了他与任森大战近百回合,最终同归于尽。而张恨水的小说则描绘了一种更加悲惨的情景,那就是抗金失败后的毒酒之死。在陈忱的小说里,他虽然已经去世,但英雄形象却通过他的儿子延续下去。
最后,我们可以从这些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感受到这个人物,即使是在不同的文本或作品中,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特点,是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人物形象,使我们能够不断地从不同视角去欣赏并思考这个时代的人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