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帝挚是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他的生平和经历在不同的史书中记载颇有不同。根据司马迁《史记》和皇甫谧《帝王世纪》的记载,帝挚是帝喾次妃常仪的儿子,是青阳氏政权的十七任帝。他继位时年仅十五岁,由弟弟放勋辅佐。在位期间,因其不善治国,被迫禅让给弟弟放勋,即后来的唐尧。
神话传说则提到了姜匡二,他是青阳氏政权十六任帝姜斯遂之子,以癸巳年为帝鸷元年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在位期间,由于他的荒淫无道行为,最终被推尊尧为天子,而他自己则被封于高辛。
而在另一个角度看,姜匡二也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他以射闻名天下,与唐尧一起抗击各种灾害,为民除害。他的事迹被人们称颂,但也有人认为这些都是对自然灾害“神化”的记录,并非真正的事实。
此外,还有一段关于三苗建国南方、豨兜、孔壬、鲧等人的故事,他们听闻四方诸侯废去帝挚、推尊陶唐侯为帝之议,便慌忙来见,将这个消息说知。但最终还是由帝国挚自愿禅位于陶唐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才德不及尧,为百姓着想,是应该推他做君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