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山海经》中,常羲被尊称为“女和月母”,因为她是十二月的生母,因此被誉为“月母”。她的名字含义深远,她不仅是调和阴阳的象征,更代表了中国历法中阴阳合历的精髓。为什么需要一个月神来调和阴阳?这背后的原因与中国传统历法的独特性有关。不同于现代普遍使用的公历,中国古代采用的是一种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规律制定的阴阳合历。这意味着,在这个系统中,太阳周期决定季节,而月相变化则指导日子的安排。
相关历史 阴阳合历确实便利百姓生活,让人们能够根据太阳季节进行农业活动,同时也能依据月相来计时。但在这样的一种体系下,却存在一个挑战:太阳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365天,而月亮绕地一周只需28天。一年内包含十二个 月,但由于两者运行周期不对等,这导致了时间与节气之间的错位。例如,如果不加调整,一年的惊蛰(春分)可能会在二月开始,然后几年后竟然转移到三月,这种现象正是由日、夜运行不同步所引起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类提出了置闰方案,即每隔几年在一年之外插入一个额外的闰月。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常羲又被称为“女和”——她负责制定阴历中的每个 月份,因此必须保证它们与太陽季節保持协调,以达到調和陰陽之目的。而《山海经》中的描述:“有女和月母之国……处东北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在东北方,即岁末期结束的地方,将累积整年的日、夜情况,并通过设置闰初代将十三个 月设立,使得日、夜行程实现同步,从而避免它们交替出现,这就是使无相间出没的情况。
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维护宇宙秩序还是创造世界方面,都有常羲这样的角色扮演。她不仅是一名调配光明与黑暗、温暖与寒冷力量的人物,也是一个塑造时间流逝模式的人。在这种意义上,她既是一个创世神,又是一个维持自然平衡神祇,是整个宇宙结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