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中国神话中,天母娘娘是后土,也被称作天姥娘娘、天母元君、实旷地母至尊或后土妇人。她的存在与乾坤之间的动态紧密相连,她是阳阳之根,是物质世界的源泉。女娲凤凰降临,补天制人,建立了婚姻制度,而后土神的崇拜则始于唐代之后,当时人们将其视为年夜地皮上的女性力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朝以后,她被列为四御尊神之一,被赋予掌管生育和山水秀美之力的职责。在民间信仰中,每年的夏历十月十八日被认为是后土娘娘圣诞日,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大规模的祭奠活动。她被誉为年夜天之母,是最早期的地上女王。
中国历史悠久,从青铜时代起,便有文明发祥的地方,如浙西山区建德一带,那里的越人迁徙到了太湖附近,最终形成吴越。而另一部分迁徙到了江西鄱阳湖周围,与苗族融合成苗黎族。还有的一部分则漂泊到琉球列岛北海诸岛,使得“百越”文明遍及亚洲西北地区。
阿昌族中的梁河一带居民每年举行三次祭奠仪式,以求保佑子孙平安、家畜兴盛以及五谷丰登。这三次祭祀分别在春末、秋分和冬至进行,其中有一段时间需要停止所有农业活动,以示对先祖们永恒的敬意和感激。此外,他们还设立了十二位次要女神来辅助保护他们生活所需的大地母亲——遮帕麻(Pama)与遮米玛(Me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