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不自由,古代服饰的谜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种颜色的选择往往与权力和身份紧密相连。在宋朝,皇帝为什么偏爱红色?这种偏好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政治理念。我们可以从“五德终始”这一古老理论出发探索答案。
“五德终始”源自战国时期,是邹衍学者提出的一个复杂而又精妙的宇宙观。按照这个理论,每个朝代都有其特定的天命,即所谓的“五行”,它们分别是木、火、土、金、水。这五行之间存在着克制关系,而每个朝代对应的一种元素,其颜色也就决定了该朝廷应当崇尚哪一种颜色。
夏朝被认为是木德,因此应该崇尚青色。而随后的历朝历代,都遵循着这个原则来确定自己的象征颜色。宋朝被称为炎宋,这一名称其实就是基于它属于火德,并且火克土,因此在宋时期,红色成为了最受推崇的一种颜色。
除了象征意义之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皇帝身穿红龙袍这件常见景象。在后殿学习或上朝时,天子通常会身穿那著名的红龙袍。这样的装扮自然成了他们形象绘制标准之一,不仅流传于世,也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的图像。
因此,当我们看到那些以红衣皇帝为主角的画像,我们实际上是在看一段关于权力的演变和文化传承的小片断。这些画面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身份地位认同感,而且还透露出一丝对未来可能发生变化的心思——即便是最稳固的地位,也难逃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