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是宋朝第十四位皇帝,也是南宋第五位皇帝。他的父亲赵希瓐和生母全氏在绍兴当保长家寄居,直到他十六岁才被选入宫内。

在史弥远的拥立下,赵昀即位时前十年的政务完全由史弥远掌控,他则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乐。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去世后,他才开始亲自处理国事。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罢黜史党、擢升台谏、清理吏治和整顿财政,这些举措被称为“端平更化”。

为了恢复中原,他决定联蒙灭金,但这一决策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一些人认为联合蒙古可以报复金朝,而另一些人则担心这会导致唇亡齿寒。最终,在绍定五年十二月,宋军与蒙古达成协议,并共同攻打金朝。在端平元年(1234年),他们成功攻占蔡州并最终灭掉了金朝。

然而,当宋军进军河南时,却遭遇失败。这次失利不仅损失了大量兵力和物资,而且使得蒙古找到攻击南宋的借口,从而全面爆发了对抗。这一事件使得赵昀不得不下罪己诏,以安抚民心。

在晚年的政治生活中,阎贵妃成为影响重大的一个因素。她以其美貌和权谋控制着朝政,与奸臣勾结,对忠良进行陷害。此外,她还参与修建了一座耗费极大的功德寺,这成为她骄横专恣的一大象征。

随着年龄增长,赵昀的健康状况恶化,最终在景定五年的十一月驾崩。在位四十一载,其子无嗣,只好由侄子继承王位,即为后的度宗。尽管他的统治面临许多挑战,但他也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如减少冗官数量和限制科举考试的人数,以期巩固国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