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1107年6月12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人,是宋朝第十位皇帝,也是南宋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是宋徽宗赵佶,他的兄长是宋钦宗赵桓。在他出生于宫中的大观元年五月时,天性聪明、博闻强记。他在政治上的道路开始于被拜为检校太尉、定武军节度使,并随后历任广平郡王和康王。
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了他的父亲和兄长,导致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即位,在南京应天府建立了南宋。在他的统治期间,他面临着来自金国的压力,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个挑战。他任用了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同时也重用主和派的官员,如黄潜善、汪伯彦等,以求和为目的。
尽管如此,在绍兴十一年的某个时候,由于内忧外患以及经济上的一些问题,他决定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这意味着他同意向金称臣纳贡,以换取承认自己在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的统治权。这一政策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不合适也不稳固的地步,但这对于维持其政权来说是一个必要的妥协。
除了政治方面,赵构还是一名书法家,他精通真行草书,并且留下了一些著名作品,其中包括《翰墨志》。他的一生充满了转折点,从逃离到避难,再到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帝国,最终结束于退位并去世。
总体而言,虽然他的统治经历了一些波折,但他仍然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人物,为中国历史上的这一时期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他作为一名书法家,对后来的文人学者产生过重要影响,使得他的名字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